2010-11-07

不確定的2011 - The uncertainty of 2011

人類對於未知,經常抱有恐懼因而不安,於是總渴望能預知未來,期盼能避免不幸或痛苦。

然則,倘若對於未來的每件事情會發生的事情都清楚知道時,人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不確定時,雖然偶爾會帶來不安搖擺或者對自身信念起質疑,然而反過來說,那不也表示任何事情都擁有許多大概、或許、不一定等等的更多不同可能性呢?

那不是也同時讓腦海與心裡存有一點空白的空間,或許那樣的狀況下,更能從各式不同角度看待各種事情,也更能接受新事物、新的想法,甚至新的變化吧。

計畫製作2011記事本時,想將「不確定」的想法放入設計中,畢竟,每個新的一年,不也代表著充滿不確定,無可預測的未來不是嗎?

而提到「不確定」,立即想起量子力學中物理學家海森堡所提出的「不確定原理」,因此借用被評判為最美麗的物理實驗——楊氏雙縫實驗當成底稿,修改數次後,絹印為封面。(在這裡要感謝一位物理博士的朋友A.L.,沒有他的建議,這個圖樣將會差很多。



月曆首頁的照片,來自物理大師愛因斯坦和波耳對於量子力學的爭論對白。

愛因斯坦曾經針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說過:「上帝不會玩擲骰子的遊戲。」,而波耳的回答是「愛因斯坦,別告訴上帝祂該怎麼做。」



基於喜歡月曆有點趣味性,因此除卻7月外,其餘每個月左右兩邊的字體都不同。(ink-jet印刷)



接下來是可以任意記錄的紫色方格紙。

另一邊是一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察覺的不確定變化,天氣。而那也和人生相同,有時晴,有時雲,有時下雨。

逐張手工絹印,印出像蠟筆畫出似的太陽。



朵朵白雲來自過去製作一幅銅版畫時,裡面野原上的浮雲。(ink-jet印刷)



然後是雨絲紛飛窗前的模樣。(絹印)



最後是適合記錄中文的稿紙,由於無法找到尺寸合適的稿紙,因此也是手工逐張絹印出來。

整個八月至今,除了製作外,大概就是在絹印吧。。:))


附上臘紙製成的半透明信封,可以放置突然收到的小東西,從收據到郵票,名片到發票,紙條情書,只要尺寸合適都可以放入。

信封上絹印阿拉伯數字,那也是人一生中最常遇見,時時都有各式變化的東西。


封底則是特地請活版印刷老師傅印出的拉丁文諺語,

Memento Mori, Carpe Diem!

『請記得人會死亡,把握今日!』


事實上也是如此吧?基於人一定會死亡,也無法預知未來,任何事情都在不確定中,好好珍惜過每一日,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






注: 這一款除卻在誠品含樣本在內的八冊外,製作者手邊沒有存貨,日前剩下的已經全數售出。

2010-11-01

幻旅

開始製作訂製畫冊那一日,碰巧是個久雨過後的晴天。

近午,窗外陽光灑入,客廳很明亮。


製作別人委託的作品與製作自身的作品,其實不大一樣。

自身的創作,即使出錯也不大要緊,可以隨著製作而修改或者重來,現在要面對的則是,已經印製好的固定數量,錯誤需要減到最低,假如不是零的話。

想做到最好,因此有點緊張。


抹淨桌子,放上慣用的切紙板,角落放著列表機印出的冊頁順序,將雙手洗乾淨,確定抹乾不留一滴水珠,才小心翼翼拆開第一疊包裝紙,取出那些飄洋過海來的,已印刷完畢的畫作。

一邊看著冊頁順序,一手輕輕翻動畫作,檢頁數排列是否正確,圖形是否有印刷上的瑕疵。逐一檢,逐一慢慢小心對整折疊。


陽光靜靜映在圖畫上,馬友友的大提琴聲低沈溫柔環繞在四周。


手不停著工作,眼睛檢視也同時凝視那一幅又一幅畫,點與線,塗抹與揮灑。忽然想起,這些作品,雖然是作畫者旅程中的記錄,但也同時是畫家生命中的某個片刻,以半隱藏的繪圖方式,記錄著當時的感受與想法。

之後印刷前的掃描編輯工程,也非同小可吧?或許白天,也許夜晚,花費許多時間調整製作,尋找合適也能信賴的印刷廠、選擇合適的紙張印刷、第一版的檢視、之後的打包裝箱等等工程。手上的這些紙張除了圖形外,裡面還著許多故事。


突然,覺得手上的紙張有點沉重,然則在同時,也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製書,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後來可以經常做,接著又有人信任自己,將她自身珍而重之的作品,特地跨洋過海的寄來,交到自己手上,讓自己為它們做一個家。

而在製作中的折疊切裁縫製過程中,也無意中見到一點對方生命中的片段,去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另一個別人的世界,分享一段回憶。實際上這個部份,又其實也只有製作的人才能享受。

很想謝謝這位客人(或者,現在也可以算是另類方式結交的朋友?),如果不是她的信任,也無法享受這分很特別的感受,無法擁有一段這樣的美好記憶。


情緒逐漸放鬆,依然小心折疊,努力做到最好,但也在海水波光粼粼,樹林山間小道與鐵軌的光影,聽著悠揚樂聲中,享受短短跨越時空的特異旅行。



備註:

此本畫冊的畫家為劉穎捷小姐(穎捷~謝謝妳:))。


作者簡介

劉穎捷

197812月生於台灣台北。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系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創作研究所


作品名稱為《移動記》,收錄有她個人2002-03年在威尼斯和台灣間旅行的畫作,第一版含樣本共八冊。


此作品將在11/3、4日於日本神奈川縣北鎌倉站前的手工藝品市集—「匠の市」做首次販賣,碰巧來日本玩或者居住日本的朋友,歡迎來參觀;同時也有其他「有所思」的作品一起販賣。


第二次販賣這本畫冊的地點是台北牯嶺街書香市集,時間為11月13、14日,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這裡也會有四冊「有所思」的作品一起販賣,都是誠品沒有出現過的作品,兩冊為銅版畫為封面的裝訂,另外兩冊是絹印,圖樣為早期作品「新月」,以Veronika Schäpers的側邊打圓洞方式裝訂,由於尺寸略大,因此也沒有在誠品販賣過,製作者手邊也只剩下這最後兩冊,將來也不會再製作相同圖形或者相同窄型款式,有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前往參觀。

2010-10-13

亮晶晶

年幼時怕黑,但近一年來偶爾會在夜裡出門,短短散步 。


或許是居住小鎮的緣故,入夜後人車稀少,微弱街燈,四周房屋窗口隱約的暈黃燈光,像是已經準備好要上床就寢似的。

樹葉花草叢中則隨著季節更迭,傳來不同種類的蟲隻輕輕唧吹奏夜間小曲。

聽著身旁偶爾劃過的車聲,遠處平交道的噹噹聲,火車喀隆喀隆穿越響聲,自己的腳步聲,慢慢走。

一邊走,卻總也忍不住時時抬頭凝看夜空。


一直喜歡到處看。


白天看雲朵和天際色調變化,身旁植物花朵,光與影;夜裡最喜歡的,自然是夜空中明亮閃爍的星與月。

月亮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而其他夜空中閃亮的星群,實際上離地球很遠很遠。每次看星,總覺得不可思議,明明眼睛可以清楚見到,然則實際上他們距離地球非常遙遠,遠到這些星星實際上是否還依然存在呢?都是謎題。


今年初夏,一次自車站回家,照例眼睛四下貪戀享受風景時,突然發現一位鄰人的各式植物叢疊幽暗處中,綠葉半掩蓋的纍纍青綠色花苞竟然是星星形狀!

陽光點點灑落映在葉影與花苞上,彷彿在雲層遮空的夜裡,一抬頭卻忽然見到了星星,難言的美麗與欣喜。

唯一的分別是,這,是白天的星星。

隔幾日始終難以忘懷見到的美景,抓出相機帶著素描簿,在高溫烈日下出門,揮汗嘗試記錄那份攝人的美麗。

拍完照,一邊蹲著找角度素描時,也忍不住想著,這些花苞很快就會長出花朵來,失去可愛的星星形狀,但是,那又如何呢?一如夜空中的繁星,是否還存在真的重要嗎?

曾經目睹的美麗,享受過的快樂,與生命中其他發生過的歡笑喜悅一樣,會成為自身記憶中的一份子。


而快樂與美麗的回憶,不論任何時候回頭看,都


亮晶晶。

魔法

幾個月前正在計畫利用「一張紙的魔法」的折疊方式,製作一點不同變化的筆記時,正好收到一位客人來信。她見到部落格上的文章,因此寫信來告訴我,有關她如何使用筆記的故事。

讀過後深覺感動,也因此有了這款的製作靈感。

決定做一本薄一點,既可以成為貼照片的相簿,也方便隨性剪貼記錄的剪貼本。


將這冊打開後,只要將上下固定內頁紙張的小三角型輕輕掀起,就可以取出內頁紙張,當成卡片也好,貼上照片也可以,既方便書寫,也方便黏貼。

挑選顏色時,也正好見到自己認為合適「回憶」的色系。

封面和內頁使用淡淡焦糖的顏色,書背是巧克力色。因為,暫時的分離有點苦澀,和焦糖類似;相聚時的快樂,又如巧可力般濃郁甜美。


不論拿來記錄什麼,生命中的回憶總是難免既有甜蜜,同時也有苦澀的地方吧?

然而,

多記錄一分快樂與美好,當時能讓自己快樂;

他日回首時,那些儲蓄累積下來的微笑回憶,也紛紛吧?

要幸福喔~

初學coptic binding,第一次完美將邊緣特徵的麻花狀縫妥時,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看著米白色麻線縫出的麻花,不禁覺得那些整齊的交錯重疊,很像蛋糕上的鮮奶油,既漂亮又很幸福的模樣。

腦海中也同時想起高中好友有幾次寫電郵來時,總在信尾寫著,

要幸福喔~


短短幾個字,像是聽見老友的聲音與笑容,還有字裡面的情誼、祝福與問候。

不能常見面,無法口沫橫飛大話四方、盡情閒聊,的確是種遺憾;然則反過來說,那也是因距離所造成,給彼此的一種特權—想念。

而所有的想念中的祝福或許都相似吧,只希望對方好好的,好好的。

可能,隔山又隔海,但是隔不了祝福與問候。


因為好友的這一句話,有了設計靈感,所以將筆記做成一塊看起來很幸福的草莓鮮奶油蛋糕,傳達祝福。

也願好友,總是很幸福~

2010-07-29

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by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


非常喜歡這首詩,想分享這首詩帶來的喜悅,因此設計圖形;

春迎花與蝶,炎夏樹影風鈴蟬鳴,秋風芒草明月,冬雪紛飛,最後兩句的詩則讓他們有一點印製在春聯上模樣,一扇明亮的窗,一杯熱茶;

圖形使用絹印,逐張印出,印妥後北上東京,特地找活版印刷的老師傅,請他們將這首美麗的詩用古老印刷術,一張張印製出來。

實際上,除了《月 - The Moon》那一款之外,這是最耗心力與精神的製作,製作期長達半年;然則,一首這麼美麗的詩,當然需要盡力做到最好吧?


2010-06-21

月 The Moon

月亮,太陽系的一份子,地球唯一的衛星,一年365天用幾乎相同一面,對著地球不住團團轉。因為太陽光線與角度的關係,成各式可愛的盈虧模樣,新月,半月,滿月,上弦下弦月。

日本人替月亮的各種圓缺取了不少名稱,初一的月亮,稱為「朔」;「三日月」是日本給「新月」的名稱,意思是初三晚上的月亮;英文是crescent moon,也是牛角麵包croissant的起源。

初九是「九日月」,滿月前是「望月」,中秋節前兩日是「十三夜月」,當天是「十五夜月」;農曆第十六天則是「十六夜月」,十七到二十一分別為「立待月」,「居待月」,「寢待月」,「更待月」和「有明月」。。

最早覺得很奇怪,沒事取這麼多名稱誰記得住呢?後來仔細想想才發現,其實那是依照月亮昇起的時刻所定下的名字,比方滿月後,月亮出現的時刻越來越晚,從站著等、站太久所以坐著等、等到就寢前、要等更久、最後要到近天明才出現的下弦月,實際上這樣的取名方式倒是滿有趣。


在中文裡許多古詩中都充滿月亮,特別是有關思念,『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幾乎少不了用月亮來傳達那些感受。

或許,因為不論是千山之隔,或者萬水之遙,夜空中總會有明月的身影,類似一種歸依或者寄託吧?


站在科學角度看月亮,

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月亮,發現月亮表面並非平滑完美,有著各式坑洞,利用邊緣的影子深淺來測算它們的高度,從觀察月亮到金星木星各式行星及太陽,最後將這些發現寫下,否定地球是宇宙中心,差點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牛頓看著墜落的蘋果與高掛的月亮,歸納出萬有引力;

潮汐的發生來自月亮的引力。


喜歡月亮,任何時候見到,都像小小驚喜,會忍不住微笑,貪戀不已的凝視;即使情緒再紛擾的時刻,也會逐漸心靜。

因此,做一本筆記,送給月亮。


Sketch through a string of hearts

製作筆記以來經常碰到的事情是,聽見客人或者朋友說『筆記太漂亮,那會捨不得用。』,身為製作人,聽見這樣的話,經常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

總覺得,倘若一本筆記不拿來使用,不過是一堆空白的紙張連結在一起;而一個人的生命旅程,換個角度來看,似乎是種失去的過程,每一天都失去一點青春,一些健康,不停往死亡邁進,唯一會累積不斷增加的,或許只有記憶吧?不論是甜美的幸福,還是傷透心的痛楚,各式感受體會、各種經驗歷練,不住累積著使自己成為現在、此刻的這個人;那些也會是走到人生盡頭,最後轉頭往回看時,唯一剩下來的東西。

實際上,人也非常健忘,當下的那一刻的思緒,有時會在轉瞬間忘卻;偶爾是被記憶長河沖成薄薄的灰影;或者甚至有可能隨著不同傷痛,遺忘往昔曾經擁有的歡愉。

為了不忘記那些微笑的時光、與自己對白、尋找瞭解自身的時刻,找一本讓自己心動的筆記來記錄生命中的點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既然無法使時光停留在最快樂的那一刻,能夠記錄下來,也是一幸福吧。

這次正好巧遇一款很別緻的紙張,來自德國的素描用紙,也正好想起『會捨不得用』的評語,因此想著,或許內頁使用素描用紙,會讓人更放心大膽的填寫呢?這款紙張用在這期的coptic binding(科普特裝訂)中。

也因為素描這兩個字正好和這期靈感來源的植物—a string of hearts-一串心—完全搭配,因而成為主題名稱,「Sketch through a string of hearts - 素描一串心」。

其實不論素描或者文字書寫,都是一種記錄自身經驗感受的方式,說成「素描一串心」,似乎,也正好很合適。:)

2010-04-11

是非對錯—Noughts & Crosses

人生中有許多選擇題,不論言行或者生命中各式難題的抉擇,最後常常因為結果—成功與失敗—被過度簡單的歸類認定為考試卷上簡單的是非題,裡面只有對與錯。

然而,複雜的人生,真的只有這兩個黑白色調的選擇嗎?真的可以單純使用成功與失敗來斷定正確與否嗎?不會吧。


一直很喜歡漫畫《水星領航員》(原名:《ARIA》,作者:天野 こずえ)中讀到的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位旅人要去尋找他渴求的東西。出發前他的師父對他說,「小心千萬別走錯路,只要你錯了一次,那麼你就永遠找不到你所渴望的。」

然而,不幸的是,旅人還是迷路了。

旅人筋疲力竭,垂頭喪氣,迷惘不知所措。

可是當他再度抬起頭來的時候,他的眼前出現了另一個寬廣遼闊的世界;那是一個比他最初想尋找,還要美好的世界。

這,是一個倘若沒有失敗和錯誤,就無法發現新事物的故事。


一如小孩子學走路必然有摔跤的學習過程一樣,實際上在製書中也相同,一再證明所有失敗錯誤的經驗中,總能學到更多,甚至意外也有可能演變為另外一種更好的製書法。而那能不能延伸為對待人生路的看法呢?應該也可以吧?

而且,不執著於所謂的對與錯,甚至可能會使得眼前的路更加寬廣開闊,使得自身成長受到最小的限制吧?



或許,另外的說法會是道德總有是非黑白或是真理吧?但是,真的有嗎?誰又有權力定論這些呢?社會嗎?長輩父母嗎?還是一樣身為缺點多多的人類的我們呢?而我們又有什麼權力以自身的標準來這樣判斷定論呢?成王敗寇的主張真的沒有悄悄存在嗎?

前一陣子閱讀過有關活版印刷發明史的《古騰堡革命》一書中很清楚的能證明這一點,在中國和蒙古歷史上被標榜為一代英雄的成吉思汗,在歐亞人的形容中卻是『惡名昭彰的文明破壞者』。是不是有可能立場不同的時候,是非會突然顛倒呢?而成吉思汗被標榜為英雄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儉被唾棄的理由又是什麼呢?而破壞單純只帶來壞處嗎?《古騰堡革命》書中也提起那很有可能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一種。因此,單一的黑白看法,會不會太過簡化,有造成偏見的危險呢?

或許總是嘗試將一件事情放在不同角度上看,即使感覺會比較搖擺不定,然則,世事是否真的必然要有答案呢?而實際上即使是物理學,所有的原則也只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規律,而非所謂的真理。

是否一個經由自己追求一再驗證的信念,即使認定後依然願意常常考驗的理念,會是一個比較寬容他人也同時寬待自身的想法呢?


製作這款設計的緣由,其一是由於筆記是記錄自身的想法,也是檢視自身成長的最佳工具,因此將這些想法設計製作成一本筆記,圓圈代表對與是,交叉代表非與否,提醒自身思考時盡情放心懷疑,別輕易落入是非黑白的圈套。

其二,上面的文章是與一位朋友多次討論這個主題,因此,當成彼此交換思考的記錄。

蒲公英記憶


每年到了春季,附近鐵軌上、路旁總會突然竄出朵朵蒲公英群,野火燎原似的一片黃澄。

蒲公英默默地自生自長,強悍的生存韌性,總讓我留戀不捨的多看幾眼。

還來不及觀察變化,過一陣子又偷偷轉成白茫茫的小圓球,軟茸細小的種子會隨風離開出生地,跟風旅行飄盪,四處紛飛。哪裡會是種子最後的落腳處呢?每個種子都會有發芽的機會嗎?無法預測,甚至,無法選擇的吧?


總覺得,那似乎像人生的際遇吧?看似可以選擇,然而實際上最後的結果總是無法預測,只能隨著變化而改變計畫,隨著歷程調適自身,在受傷中成長,在痛苦中微笑。

或許即使訂下目標,但盡力不隨著結果而苦樂,那樣的話,在隨風飄的旅程中,或者能記錄更多更美好的天候變化,記憶更多旅程上相遇的花與草、樹與葉、光與影;甚至,或許飛的最高的那一刻,會有機會看見遙遠地平線、海天相連的那一抹藍吧。



備註:

這期製作中的小變化有兩個,一是製做成尺寸略小,但厚度增加,遠看像小方塊的記事本;二是雖然這期少了long-stitch binding(長針繡製書),卻新增加了雙線縫製的buttonhole stitch binding(鈕扣孔製書)。

2010-04-01

一張紙的魔法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製作方式,張大嘴感動不已,感覺上像是進入了什麼都有可能、一個不可思議的魔法世界一樣。


一張長長的紙張經由摺疊,一滴膠水也不使用,竟然可以成為儲存的工具,比方像這次製作的這兩款,可以拿來存放有趣可愛的名片,或者別緻好玩的明信片,甚至將來有機會,會製作為存放文章小說的書籍,或者情書的紙夾吧?


製作這款最不容易的並非摺疊的方式,而是如何將一張接近100公分或者超過一百公分的薄薄長紙,在摺疊過程中絲毫不損的摺疊成完美整齊的長方形。

盡量輕手穩定的拿起一張張長紙,享受著不同紙張的材質與紋路,安靜和紙張對話,小心溫柔摺疊。


或許,世事也是如此吧?與紙張共處和與人的相處一樣,不論如何小心謹慎,總難免有受傷與傷害他人的時刻,然則,那一瞬間、那一刻真心誠意的溫柔相待,不論他日發生了什麼,即便酸楚,也一樣會終生帶著最甜美的回憶。

2010-02-09

天使之翼

新的一年,有點初始的感覺,像白色的紙張,一點雀躍想飛。

過去一直很喜歡有個不知名的褐色種子,兩顆相連的小圓球種子,左右兩端長著薄片似的翅膀,紋路纖柔清晰。第一次在野外見到時,抬頭苦苦尋找是來自頭頂上哪株大樹;但樹群茂密,看到眼花也始終沒能找到來處。

去年春季,一日在銀座街頭,路經一間裝修非常日本式的餐廳,停步端詳入口處的綠樹時,眼前的樹枝上竟然長著一群群彷彿振翅欲飛的翅膀種子。

而那棵樹,竟然是自己熟悉的槭樹…..

那天,正好是個晴天,嫩綠色的翅膀種子在陽光下晶瑩透明,翅膀邊緣上還染著一點微紅。也只有大自然的配色才能如此吧?倘若用水彩同時畫出,兩色交接邊緣很難不出現一點混濁難看的顏色,然而,在自然界卻不是如此,輕描淡寫地,簡單將對比色毫無問題的同時呈現,令人驚艷的美麗。

自從曉得原來翅膀種子來自槭樹後,走路時更加留心附近的樹木是否有槭樹。也才發現並不是每株槭樹都會有種子,或許,那是樹木的雌雄分別吧?

後來,發現鄰近商店外的一棟舊屋花園中,就有一棵高大的槭樹也長滿翅膀種子,從此每次經過時,不論晴雨,總忍不住佇立樹下,抬頭欣賞一下那些美麗的種子。特別是陽光亮麗時,會將那些翅膀晒的宛如半透明、薄荷糖般的綠,經常貪戀的看了又看。

前陣子詢時也發現,原來它有個美麗的中文名字――天使之翼。

不過,想像中天使的翅膀應該是毛絨羽狀,也因為見過翅膀種子在光線下晶瑩剔透的模樣,總覺得,那更像綠樹精靈的翅膀多些。

據說,人類嚮往飛行是否某種程度上,那代表渴望自由?而喜歡翅膀狀的種子,也為著這樣的緣故嗎?當然,有時喜歡,並沒有什麼心理因素,單純喜歡而已。

而自由;或許,如果能讓心靈放鬆,有點空間,讓思緒長出一對精靈般的薄翅,實際上也就可以不受限制的,自在到處飛翔遨遊吧。

後記:

欣賞了兩季槭樹上美麗的翅膀種子,夏末秋初一日經過時,驀然發現舊屋開始拆除工程,只隔了兩日,舊屋庭院中的各式大樹,包括槭樹,都在一夜中消失....

驚訝惋惜駐足許久,但,那是生命的一環吧?不只是人,連樹木花草也有其命運。

雖然來不及看到薄綠翅膀全部轉紅,最後成為褐色成熟可以飛散落地的種子然則,已經享受了半年的欣喜,腦海中也早已深深攝下當時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