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日文成語。簡單直譯是:一生僅有一次見面的緣分,告別後此生再無相見機會。
延伸之意是:人與人之間,每次相遇都是得來不易的緣分,也僅有此刻,應該好好珍惜。
教學很多時候其實都像如此,有些學員會繼續見面,有些在課程結束後,就斷了音訊,從此天涯。
人生本就無常,並不是想見就能見,多的是再也不見。
許多時候想著改天╱以後╱下一次,然後,
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
於我,每個課程、每位學員和每次相逢,都很特別也很珍惜。
有時課堂上的片段回憶會擅闖,像是學員談起醃製梅子時的乾燥過程、忽然有人起意要帶好喝的咖啡豆來,另外一位學員立即說那她帶磨豆機來,結果那堂課的休息時間教室裡滿滿咖啡香;
各行各業的學員們分享自己專業上的八卦、旅行和其他事物進修的心得感想、各種一開講就停不了的話題;大家製作中的高興驚嘆聲和斷線或卡線時的哀號、以及那些風雨無阻遠道北上的學員們.....。
由衷謝謝每位曾經參與過課程的學員們,謝謝你們帶來的美好時光(鞠躬)。
很多時候都覺得,倘若不是教學,像自己這樣古怪孤僻的性格,大概很難在茫茫人海中與你們相遇,更別提有機會說上幾句話。
雖然不曉得自己的專業帶給各位什麼,但很希望至少在各位上課的那些時間、那些過程,曾經稍微替你們的每一日添增一點點不同的色彩,或者是像自己一度期望過的那樣:打開一扇不同的窗口,介紹了不同的景致。
即使我們日後沒有機會再相見,也衷心希望各位身體健康、過得好好的。
基於一些因素,今年基礎課程只招生一次,共兩班,台北台中各一班。
明年太遙遠,暫時無法想像,然而最好的狀況,也是僅招生一次,好奇或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機會。
(*報名已結束,由衷感謝報名參與的你們)
標籤:
工作坊,
工具,
心情,
手工,
日本,
製書,
課程,
bonefolder,
book,
bookbinder,
bookbinding,
paper,
worksop
2018-11-29
2018-01-01
夢想飛行的地方 - A Place For Dreams
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同,一個能讓人的夢想有機會起飛的地方,會什麼樣子呢?
對一個藝術家或工藝者而言,或許,不過就是一個能安心自由創作且有機會與其他創作者交流分享的地方吧。
日本橫浜美術館市民藝術工房的版畫室對我個人而言,就是那樣的場所。
認識橫浜美術館市民工房的版畫室其實不算久,約莫是居住日本最後那五六年,至今約十年前。
在他們經營的市民藝術工房中,最特殊的其中之一可說是版畫室的營運方式:版畫室有齊全完備的絹印、銅版畫與石版畫顏料、機器與設備。參與者自身有版畫經驗或參加他們所辦的基礎課程後,就可以申請報名自主製作。
只要繳付一點費用(難以想像的合理費用),除紙張需自備外,就可以在申請到的開放日裡使用裡面所有設備機器和顏料,製作自己的作品。
這樣方式,不但提供一個讓喜歡版畫的人得以有場所製作,使用個人無法負擔或安放的大型機材外,也有機會與其他創作者交流:欣賞不同作品,分享不同理念與製作時採用的各式技法。
自2006年參加他們的絹印基礎課程後,除了持續在版畫教室開放日製作絹印外,也參加銅版畫與石版畫基礎課程,無意間逐漸成為版畫愛好者,最後兩三年幾乎每週都固定在那裡製作自己的絹印或銅版畫作品,也因此與其他一起創作的人更加熟稔,不論版種。
多數時雖然大家都默默各自創作,但該怎麼形容才好?
裡面一起創作的人們,不論已是藝術家或單純為著喜愛版畫而來,雖然所有開放日也會有一位講師隨時提供技術上的諮詢或協助,但大家照樣會在旁人遇上困難時提供建議和經驗,無私分享彼此使用的技法,互看作品討論。身障者也一樣歡迎,會在講師協助下進行版畫創作。
在那裡越久,就越感動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存在。這是創作起源,也是書名由來。
後來開始學習製本裝幀加上有回台灣的計畫,因此一早便有製作這套書的想法。在獲得市民工房管理者的同意後,得以連續數日在不是開放日的早晨,前往版畫室進行拍攝。私心希望能透過攝影,記錄與紀念這個特別的場域:一個讓創作者得以安心夢想,持續創作的地方。
三個部份皆為分開閱讀的形式,但書籍整體則利用紙張摺疊特性,將三個部份不使用粘膠而串連一起成為一冊書。
理由是:雖然都是版畫也都在相同的地方製作,但每種版畫特性不同,而在裡面創作者通常也都只對其中一種版畫有特殊偏好與熱愛,因此希望能夠透過結構設計表達與呈現:「不同與相同」。
「不同」的是版畫種類,「相同」是對版畫熱情,以及都在同一個場所創作與製作。
照片印刷選擇很薄的日本楮紙,來自日本「紙舖 直」的RK20。而會選擇與使用這款紙張也算是一種註定或緣分吧。
因為初次聽見這間知名紙店,正是版畫室的講師提及所以慕名去那裡購買過紙張,至今依然是最喜愛的紙店之一。當今年春季因緣巧合下與「紙舖 直」的老闆見面時,看見他個人使用RK20的攝影作品集,一眼見到就曉得那是自己正在苦尋的紙張。也因為輕且薄,因此翻閱時請務必小心,以免損傷紙張。
但願能藉由這樣的製作形式和使用的紙張材質,讓讀者在翻閱時,透過完全迥異的書籍結構形式出現截然不同的閱讀感受,同時也能感覺紙張的那份溫潤,以及紙張經由摺疊時所呈現類似魔法似的變化。
除紙張頁面有使用自製糨糊黏貼外,其餘部分完全沒有使用任何黏膠。書籍結構方式為自創形式。
雖然是首次攝影作品集,但因視力緣故,既是初次也是最後。
書籍影片連結:
https://vimeo.com/197497376
作品材質:紙張
封面:日本竹尾紙張公司,シ-プスキン(sheepskin)
內頁:日本「紙舖直」和紙,楮皮紙,RK20
印刷方式:噴墨印表機列印
內容印刷文字:中文、日文、英文
書盒:霧面壓克力箱
製作冊數與實際銷售冊數:43冊,銷售總冊數38冊(四冊樣本,一冊贈予橫浜美術館市民工作房版畫室收藏)
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定價:台幣壹萬伍千元整
銷售地點: 324版畫工作房
備註1:由於紙張很薄與紙張材質緣故,印刷時偶爾照片會出現輕微白點或紙張纖維狀。
備註2:製本學員有優惠價格,有興趣的同學麻煩請e-mail聯絡
後記:
製本裝幀工藝與其他工藝相同,都需要漫長的製作時間,經歷許多不斷重覆又重覆的步驟、手續和過程。
這次與過往製作最大不同的是作品數量多,舉例來說:內頁紙張需要的總長度接近兩公里。每日跪在地上裁切,同時一邊黏貼與印刷,即便盡全力還是耗費超過三個多月才完成這部份的工程。後續當然還有其他部份,像是摺疊與頁面間的黏貼等,所需要的時間更長,每個手續完成時間都是以月計算,但製作精密度卻需要逐厘計較。
這些相信在凡事早已機械和現代化的生活中,應該很難想像,或許也屬於不可思議的緩慢和毫無效率吧。畢竟大量印刷的書籍,一日便能完成上百甚或上千冊。因此當一般人見到作品時,可能非常難以想像不過數十冊書而已,竟然需要耗費如此漫長的時間與過程才能完成。
可是也一如瑞士製本學校的講師曾經說過:「製本裝幀家所做的一切,是不能夠被察覺。」,換句話說,一本手製作的書籍一定要毫無瑕疵的完成,完美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如千百年前的製本裝幀工藝家一樣。
至於裡面瑣碎或艱辛困難的步驟與過程,也只不過是製本裝幀工藝者工作的一部份而已。
另外則是整個製作過程是在手傷和復健中並行。必須在不讓傷勢惡化但同時需要長時間工作中求取平衡,也需要與維持生計奮鬥。但既是自己選擇的道路,再怎麼艱難,總要一一克服,努力解決。
雖然過程中難題不斷、考驗從沒少過,但是最後,當封面完成的那一瞬間,那些過程中所有辛苦都已經有了最好的回報,不論銷售結果如何。
由衷感謝國藝會願意提供補助,雖然獲得的款項不如預期,但倘若不是如此,對於一個長期處於經濟拮据、生活始終在低於平均收入的製本裝幀工藝者而言,缺少這份補助,就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完成這套放在心裡幾年、一直想完成的作品。非常感謝。
曾經讀過一句話「文化需要時間累積」,而藝術和工藝則是文化的一部份。
倘若能夠奢望的話,希望有一天,台灣也會有這樣一個地方,讓所有不同藝術或工藝領域的人可以一起共享場域,用自己的速度創作、分享交流技術與經驗想法,累積屬於台灣自己的藝術和文化。
對一個藝術家或工藝者而言,或許,不過就是一個能安心自由創作且有機會與其他創作者交流分享的地方吧。
日本橫浜美術館市民藝術工房的版畫室對我個人而言,就是那樣的場所。
認識橫浜美術館市民工房的版畫室其實不算久,約莫是居住日本最後那五六年,至今約十年前。
在他們經營的市民藝術工房中,最特殊的其中之一可說是版畫室的營運方式:版畫室有齊全完備的絹印、銅版畫與石版畫顏料、機器與設備。參與者自身有版畫經驗或參加他們所辦的基礎課程後,就可以申請報名自主製作。
只要繳付一點費用(難以想像的合理費用),除紙張需自備外,就可以在申請到的開放日裡使用裡面所有設備機器和顏料,製作自己的作品。
這樣方式,不但提供一個讓喜歡版畫的人得以有場所製作,使用個人無法負擔或安放的大型機材外,也有機會與其他創作者交流:欣賞不同作品,分享不同理念與製作時採用的各式技法。
自2006年參加他們的絹印基礎課程後,除了持續在版畫教室開放日製作絹印外,也參加銅版畫與石版畫基礎課程,無意間逐漸成為版畫愛好者,最後兩三年幾乎每週都固定在那裡製作自己的絹印或銅版畫作品,也因此與其他一起創作的人更加熟稔,不論版種。
多數時雖然大家都默默各自創作,但該怎麼形容才好?
裡面一起創作的人們,不論已是藝術家或單純為著喜愛版畫而來,雖然所有開放日也會有一位講師隨時提供技術上的諮詢或協助,但大家照樣會在旁人遇上困難時提供建議和經驗,無私分享彼此使用的技法,互看作品討論。身障者也一樣歡迎,會在講師協助下進行版畫創作。
在那裡越久,就越感動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存在。這是創作起源,也是書名由來。
後來開始學習製本裝幀加上有回台灣的計畫,因此一早便有製作這套書的想法。在獲得市民工房管理者的同意後,得以連續數日在不是開放日的早晨,前往版畫室進行拍攝。私心希望能透過攝影,記錄與紀念這個特別的場域:一個讓創作者得以安心夢想,持續創作的地方。
三個部份皆為分開閱讀的形式,但書籍整體則利用紙張摺疊特性,將三個部份不使用粘膠而串連一起成為一冊書。
理由是:雖然都是版畫也都在相同的地方製作,但每種版畫特性不同,而在裡面創作者通常也都只對其中一種版畫有特殊偏好與熱愛,因此希望能夠透過結構設計表達與呈現:「不同與相同」。
「不同」的是版畫種類,「相同」是對版畫熱情,以及都在同一個場所創作與製作。
照片印刷選擇很薄的日本楮紙,來自日本「紙舖 直」的RK20。而會選擇與使用這款紙張也算是一種註定或緣分吧。
因為初次聽見這間知名紙店,正是版畫室的講師提及所以慕名去那裡購買過紙張,至今依然是最喜愛的紙店之一。當今年春季因緣巧合下與「紙舖 直」的老闆見面時,看見他個人使用RK20的攝影作品集,一眼見到就曉得那是自己正在苦尋的紙張。也因為輕且薄,因此翻閱時請務必小心,以免損傷紙張。
但願能藉由這樣的製作形式和使用的紙張材質,讓讀者在翻閱時,透過完全迥異的書籍結構形式出現截然不同的閱讀感受,同時也能感覺紙張的那份溫潤,以及紙張經由摺疊時所呈現類似魔法似的變化。
除紙張頁面有使用自製糨糊黏貼外,其餘部分完全沒有使用任何黏膠。書籍結構方式為自創形式。
雖然是首次攝影作品集,但因視力緣故,既是初次也是最後。
書籍影片連結:
https://vimeo.com/197497376
作品材質:紙張
封面:日本竹尾紙張公司,シ-プスキン(sheepskin)
內頁:日本「紙舖直」和紙,楮皮紙,RK20
印刷方式:噴墨印表機列印
內容印刷文字:中文、日文、英文
書盒:霧面壓克力箱
製作冊數與實際銷售冊數:43冊,銷售總冊數38冊(四冊樣本,一冊贈予橫浜美術館市民工作房版畫室收藏)
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定價:台幣壹萬伍千元整
銷售地點: 324版畫工作房
備註1:由於紙張很薄與紙張材質緣故,印刷時偶爾照片會出現輕微白點或紙張纖維狀。
備註2:製本學員有優惠價格,有興趣的同學麻煩請e-mail聯絡
後記:
製本裝幀工藝與其他工藝相同,都需要漫長的製作時間,經歷許多不斷重覆又重覆的步驟、手續和過程。
這次與過往製作最大不同的是作品數量多,舉例來說:內頁紙張需要的總長度接近兩公里。每日跪在地上裁切,同時一邊黏貼與印刷,即便盡全力還是耗費超過三個多月才完成這部份的工程。後續當然還有其他部份,像是摺疊與頁面間的黏貼等,所需要的時間更長,每個手續完成時間都是以月計算,但製作精密度卻需要逐厘計較。
這些相信在凡事早已機械和現代化的生活中,應該很難想像,或許也屬於不可思議的緩慢和毫無效率吧。畢竟大量印刷的書籍,一日便能完成上百甚或上千冊。因此當一般人見到作品時,可能非常難以想像不過數十冊書而已,竟然需要耗費如此漫長的時間與過程才能完成。
可是也一如瑞士製本學校的講師曾經說過:「製本裝幀家所做的一切,是不能夠被察覺。」,換句話說,一本手製作的書籍一定要毫無瑕疵的完成,完美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如千百年前的製本裝幀工藝家一樣。
至於裡面瑣碎或艱辛困難的步驟與過程,也只不過是製本裝幀工藝者工作的一部份而已。
另外則是整個製作過程是在手傷和復健中並行。必須在不讓傷勢惡化但同時需要長時間工作中求取平衡,也需要與維持生計奮鬥。但既是自己選擇的道路,再怎麼艱難,總要一一克服,努力解決。
雖然過程中難題不斷、考驗從沒少過,但是最後,當封面完成的那一瞬間,那些過程中所有辛苦都已經有了最好的回報,不論銷售結果如何。
由衷感謝國藝會願意提供補助,雖然獲得的款項不如預期,但倘若不是如此,對於一個長期處於經濟拮据、生活始終在低於平均收入的製本裝幀工藝者而言,缺少這份補助,就幾乎沒有機會可以完成這套放在心裡幾年、一直想完成的作品。非常感謝。
曾經讀過一句話「文化需要時間累積」,而藝術和工藝則是文化的一部份。
倘若能夠奢望的話,希望有一天,台灣也會有這樣一個地方,讓所有不同藝術或工藝領域的人可以一起共享場域,用自己的速度創作、分享交流技術與經驗想法,累積屬於台灣自己的藝術和文化。
2014-10-12
「月曆書 Live」- 古國萱作品集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時內心的火焰熄滅了。當遇見其他人因而再度被點燃時,我們應該深深感激這些人使我們重燃心靈之火。」--史懷哲
"In everyone's life, at some time, our inner fire goes out. It is then burst into flame by an encounter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 We should all be thankful for those people who rekindle the inner spirit." --Albert Schweitzer
楔子
這個故事,是前年秋末一個雲很厚的下午開始。
就在那時候,收到324版畫工房竹君捎來的第一道微光:他們邀請一起參加他們隔年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的活動。
那個秋末下午,主辦人忠銘和竹君把參加者都聚在一起,書展要一起工作五日,先讓大家彼此認識。那是第一次見到國萱和她的剪紙創作。
微暗的工作室,大螢幕上映出國萱的剪紙作品,雨滴和輕輕彎下的草,眼前頓時一亮,有很長一段時間異常消沉、所有感受都似隔著一道厚牆的自己,在那瞬間,心裡像是有點什麼,輕輕醒來。
國萱的作品和一般剪紙作品差異最大的,除出是用詩或一句話剪出的圖形外,剪之前也無需畫草稿,當句子與感受連結後,就直接剪出圖樣或字。圖形意外的樸拙簡潔,沒有一般常見的複雜線條,然而詩句中所包含的情感卻一分不少。
簡單,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如倪匡曾說過短篇小說比長篇還難寫,因為三言兩語要寫盡人生起伏和七情六慾,還要讓讀者感動?!藝術創作也相同,要將那些豐富的情感用最簡單的圖形表達,難度很高。
隔年書展期間和國萱逐漸熟識後,主動找國萱一起合作,希望作品會是一個可以常常見到,甚至使用的作品,最後選擇製成不失書的本質的月曆。
比較私心的也正是這部份,因為只有當那是月曆的時候,才可以天天看到那些動人的作品,可以提醒或陪伴,度過人生旅路的高高低低。
Live
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的時光,人類訂為一年,劃分四季。久了或習慣了,有時也就忘記,其實每一年、每一日都是獨一無二,過完就成為歷史,無法回頭,不能重來更無法停止。
而所有時間,都必然會發生一些什麼,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感受與情緒,悲傷歡喜,苦痛快樂,行為和反應。這些都會隨著年月日逐步累積,架構現在和未來的自己。
因此,每一日要如何過,不就很重要嗎?
抱著這些想法配合著月曆本身需要的季節特性,和國萱一起選擇適合每個月的作品。
今年二月初就開始著手規劃,到完成幾乎橫跨一整年,所以其實幕後工程也像是反應主題:「過日子」。因為那些大小事,或多或少都影響整個製作的過程。
像是除了彼此各自的其他工作與日常生活波動外,一路經過似乎特別動盪的這一年:
在擔憂著太陽花學運和反核四中,需要努力才能靜下心討論、選圖和排版;訂紙和挑色前後的北捷事件與澎湖空難;製版和凸版印刷時遇見酷暑和高雄氣爆;接手製本部分時,香港佔中和餿水油新聞環繞。
地理位置較遠些的有伊波拉病毒蔓延的西非,兩次馬來西亞航空空難,敘利亞不停歇的內戰,蘇格蘭獨立公投,中東ISIS等等等。
這些許許多多、遠或近的大小小事件,生老病死,不止提醒生命是有時限的;有些則直接或間接造成影響,甚或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想法與行動。
在人生無常,生命的脆弱裡,或許能做的是,每一日都盡量好好過吧?不論對每個人而言,「好」的定義是什麼。
好好的
月曆書上的12個剪紙作品,分佈在七張厚紙板上,也因為選紙時實在難以取捨白色或灰藍,所以兩個顏色一起用,白色灰藍輪流,也因為正好是單數,因此變成兩套封面顏色不同的作品集。
看著一樣圖形,顏色相同,但印在底色不同的紙張,形成截然不同感覺,非常有趣,像雙胞胎一樣,各有各的性格。
也因為每個月連結在一起,成為了一年,因此製本設計上,也是使用同樣方式,七張紙只用紙條交錯串連。又因為人生總有上落,不可能日日都快樂,因此紙條染成銀色,正好在書的邊緣,像是英文俗諺「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烏雲都鑲着銀邊。」,萬一有低落的時刻,也能遇見那些微光。
包裝上的章,自然也是國萱的剪紙作品,不過國萱親手用橡皮章刻出。
包裝時輕輕蓋在薄薄的宣紙上,這是我們給各位的祝福,希望月曆的12個剪紙作品,能夠陪伴各位好好度過未來一年。
尺寸:27x39x1.2cm
紙張材質:GA file, 900kg
紙張顏色:米白,灰藍
印刷:凸版印刷,格志凸版印刷工作室,王春安先生
冊數:總數50冊,樣本四冊。
白色封面 25冊
灰藍色封面 25冊
(已經全部售出,謝謝各位的喜愛和支持 27.12.2014)
註1:其他幕後故事,請往古國萱部落格。:)
註2: 本文使用的照片是白色封面冊。
2014-10-02
工作日誌 其一:ancor
凸版印刷,王春安先生
在田徑接力賽跑中,最後的跑者英文稱為ancor,一般是速度最快的跑者,承擔最後輸贏的重責。
這次新作和過往不同,第一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也因為負責的部份剛好是最後,感覺像是參加了接力賽跑,一棒接一棒,最後,棒子交在自己手上。
當然,這和接力賽最不同的除了沒有獎牌或輸贏可言外,在藝術作品接力製作中最後一棒也與速度無關,但和結果有關。因為製本本身是屬於類似收尾,與作品最後的完成度有密切關聯。好或者不好?能不能完整呈現圖文內容本身?就看這部份。
面對著一張張印製好的圖形和詩句,腦海湧現的是:
那些都是國萱剪紙創作與排版的每一刻、是王先生耗費整整五個工作日辛苦對版調色、仔細印刷的成果。
身為最後一棒,任何製本上的差錯都會影響先前努力的結果,除了深覺責任重大外,更希望不負所託和信賴。
時限緊迫。但提醒自己,別焦躁,
每張紙都要小心,
謹慎再謹慎,
都要做到最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