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紙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紙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10-06

工作日誌 其二:凸版印刷



八月盛夏,進門油墨香輕迎撲面。
收音機傳來各式台語、中文或日文歌謠。
屋內兩台電扇呼呼努力想吹走不散的悶熱,單純為著怕油墨乾燥太快,因此無冷氣。

三十分鐘的前置準備作業完成,大圓盤機奏起嘎拉嘎拉節奏,王先生熟練仔細的逐張對位,只有前幾張試色看色時討論,接下來多數默默與國萱輪流接過、辨色檢視,逐一小心輕放、候乾。
時不時拿起毛巾抹汗,生怕汗水無意中落在剛印好的作品。
工作時間和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不過我們站著。

記得王先生說過,大量訂單時一日可以印妥千來張印刷品,今日遇上挑色麻煩的我們,印刷已經足足三日,卻只印製了總數量的一半。
總數其實很小,378張,但一面兩版,來來回回1512次,不含每一版試印次數。

看著王先生汗流浹背的背影,忍不住想,這種水磨工夫,如果明年還要請王先生幫忙,會不會被拒絕?




(後來有問,王先生笑說不會拒絕)

2012-06-27

the ending & the beginning



結束與開始,實際上滿接近,甚至偶爾界線模糊吧。
像是結束,是另外一個起始;而既有開始,未來也必然有終結的一日。
有時開始與結束交錯重疊,難以確定劃分。

基於一些因素,這是在誠品寄售的最後一期作品。

三年,在人類平均壽命裡屬於短暫,驚鴻一瞥,但如果當所經歷的一切難以估計時,拿時間來衡量,又彷彿不大適合。
這一千多個日子,除了技術進步外,逐漸更瞭解紙張、認識書籍製作的歷史、熟悉各類版畫的創作流程---特別是絹印;更因此認識許多原本或許一生都不會有交集的人,那許多關懷體諒、支持與善意,畢生難忘。
也是因此這期除了小品集之外,也特別製作一款紙匣(一張紙的魔法的另類變化款),表達文字難以描述的謝意和感動。
市販的紙匣多半需要兩張紙才能製作,也需要粘膠,但這款一如一張紙的魔法一樣,完全不需要膠水,單靠折疊就能製成。

這款紙匣的名稱為「袖香」,源自清朝龔自珍的〈投宋于庭〉:
遊山五嶽東道主,擁書百城南面王,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偶遇,很短暫。
不曉得是否因為人類壽命有限,生活中時有挫折團繞,導致歡喜時刻總像流沙般不停消失,因此人類總是希望透過某種信念,渴望實際上不可能的永恆快樂呢?
答案不曉得,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也都不一樣。
對製作者個人而言,即使是短短,那份相遇的美好,並不會因為無法永遠而減少那份感動與喜悅。
這首詩精簡的幾句話,道盡那些心情。

往後,應該也不會停止在製書領域上的追尋,畢竟在美術和手工藝領域上走走停停,轉折這許多年後,發現這是最合適自己,更綜合自身最喜歡的幾個領域---文字、美術、創作、需要自己動手的手工藝。
三年來雖然製作總數約莫超過四百多本筆記,好幾種不同縫製或摺疊法,但始終覺得自己才剛剛起步,不過是沾到廣闊製書領域的邊緣而已。希望能繼續深入瞭解與探索紙張和書本結構,能持續透過這些作品介紹更多有趣的西洋古老製書方法,以及紙張透過摺疊呈現的種種不可思議變化,甚至能創作發明新的製書縫製方式;當然,也希望繼續介紹版畫絹印的美麗。
倘若時間允許,也希望進入書籍藝術(Book Art)領域,製作書籍。希望讓製書不僅僅只是縫製,或是儲存文字的一堆紙;而是透過作者的文字,讓書本裝釘也成為文字的一部份,將作者想表達的一切,藉由內頁紙張、設計、縫製方式,完整呈現作者的靈魂。

日後找到其他寄賣地點或有新製作、或是找到教學地點時,一樣會照例在部落格介紹。:)



有許多許多感謝。:)

謝謝誠品給一個無名小卒一個機會,介紹手工製書和給予製作者創作上的自由;
謝謝誠品陳小姐(已離任),孫小姐和現任張小姐在製作者遇見困難,無法如期寄出作品時的寬容和諒解;
謝謝誠品敦南信義兩店的採購和各位陳列銷售成員們三年多來照顧這些作品,辛苦你們了;
謝謝老朋友工作忙碌之餘還需要特地抽時間,幫忙處理製作者最無能的會計部份;
謝謝各位的支持,不論見過與否,不論有無寫過信或留言過的你們;
謝謝精彩的畫冊和信任、眾多美麗的手工卡片和手工皂、親手一針針編織的毛襪:穎捷、曉平和麗美,真的很謝謝你們。
謝謝剛認識但鼓勵多多的新朋友,維頴與椿元。
謝謝行人文化實驗室的周總編輯,若不是得以借用貴出版社的美麗窗邊,這兩期作品的照片不會存在。





       願各位享受每一天,不論晴或雨。
 願各位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願各位心寧喜樂,快樂與幸福常伴。




注:1 此期作品只在誠品敦南店銷售,期間約莫至七月中旬為止。
注:2 製作者尚未找到新的販售地點前,倘若各位錯過或者希望購買,還麻煩請來信聯絡,謝謝您。

2010-06-21

月 The Moon

月亮,太陽系的一份子,地球唯一的衛星,一年365天用幾乎相同一面,對著地球不住團團轉。因為太陽光線與角度的關係,成各式可愛的盈虧模樣,新月,半月,滿月,上弦下弦月。

日本人替月亮的各種圓缺取了不少名稱,初一的月亮,稱為「朔」;「三日月」是日本給「新月」的名稱,意思是初三晚上的月亮;英文是crescent moon,也是牛角麵包croissant的起源。

初九是「九日月」,滿月前是「望月」,中秋節前兩日是「十三夜月」,當天是「十五夜月」;農曆第十六天則是「十六夜月」,十七到二十一分別為「立待月」,「居待月」,「寢待月」,「更待月」和「有明月」。。

最早覺得很奇怪,沒事取這麼多名稱誰記得住呢?後來仔細想想才發現,其實那是依照月亮昇起的時刻所定下的名字,比方滿月後,月亮出現的時刻越來越晚,從站著等、站太久所以坐著等、等到就寢前、要等更久、最後要到近天明才出現的下弦月,實際上這樣的取名方式倒是滿有趣。


在中文裡許多古詩中都充滿月亮,特別是有關思念,『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幾乎少不了用月亮來傳達那些感受。

或許,因為不論是千山之隔,或者萬水之遙,夜空中總會有明月的身影,類似一種歸依或者寄託吧?


站在科學角度看月亮,

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月亮,發現月亮表面並非平滑完美,有著各式坑洞,利用邊緣的影子深淺來測算它們的高度,從觀察月亮到金星木星各式行星及太陽,最後將這些發現寫下,否定地球是宇宙中心,差點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牛頓看著墜落的蘋果與高掛的月亮,歸納出萬有引力;

潮汐的發生來自月亮的引力。


喜歡月亮,任何時候見到,都像小小驚喜,會忍不住微笑,貪戀不已的凝視;即使情緒再紛擾的時刻,也會逐漸心靜。

因此,做一本筆記,送給月亮。


2010-04-01

一張紙的魔法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製作方式,張大嘴感動不已,感覺上像是進入了什麼都有可能、一個不可思議的魔法世界一樣。


一張長長的紙張經由摺疊,一滴膠水也不使用,竟然可以成為儲存的工具,比方像這次製作的這兩款,可以拿來存放有趣可愛的名片,或者別緻好玩的明信片,甚至將來有機會,會製作為存放文章小說的書籍,或者情書的紙夾吧?


製作這款最不容易的並非摺疊的方式,而是如何將一張接近100公分或者超過一百公分的薄薄長紙,在摺疊過程中絲毫不損的摺疊成完美整齊的長方形。

盡量輕手穩定的拿起一張張長紙,享受著不同紙張的材質與紋路,安靜和紙張對話,小心溫柔摺疊。


或許,世事也是如此吧?與紙張共處和與人的相處一樣,不論如何小心謹慎,總難免有受傷與傷害他人的時刻,然則,那一瞬間、那一刻真心誠意的溫柔相待,不論他日發生了什麼,即便酸楚,也一樣會終生帶著最甜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