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0

良辰美景


日本時間20111210 23:08'45" 月蝕已經開始



日本時間20111210 23:51'59" 全月蝕開始後46分鐘


日本11年來第一次全月蝕,也是生平第一次觀看與嘗試拍攝月蝕(這種時刻總希望最好有台能接駁相機的望遠鏡....:))。


天候剛開始並不算賞臉,半蹲半跪著,寒夜中仰頭默默等候薄雲飄過,直到全月蝕快結束前的七分鐘才終於拍攝到。



整個月球並非想像中的紅色,而是薄薄紅褐鐵鏽色。

冬季夜空向來清澈乾淨,四周在雲層散開後,一顆顆閃爍的星星逐漸不斷出現,左一顆右一顆,熟悉的獵戶星座在下端.......


真的很難形容當時的感受。


深邃透明的星空,宇宙浩瀚無邊.....

日間繁重的凡塵瑣事,頓時消失,

心緒一點明澄。




雖然很希望能透過照片分享那份感覺,但一來技術欠佳,鏡頭長度也不足,因此照片還不算完美也還不夠好

二來,或許,只是或許,親眼所見的大自然美景,永遠難以透過文字或圖片來形容描述吧?


但,還是希望能分享一下這樣美麗的景色。

一點點也好,

人生旅程中見到的美景良辰。:)

2011-10-27

費曼水分子


實際上直到四年多前,製作者還是個對物理一無所知,聽見原子分子中子這些名詞時,會腦海一片空白,傻眼住的人。

更坦白點說,一個國中時數理化三科加起來大概還湊不到六十分,不及格的人。也因此總覺得自己非常笨,無法瞭解其他人都能輕易理解的東西。


然而,人生充滿了意外。


四年多前,一位朋友推薦費曼的書籍,《別鬧了,費曼先生》。閱讀後覺得非常有趣,接著發現有一套《費曼物理學講義》,是1961-1964年前後,由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主講的基礎物理課程。猶豫遲疑了幾個月,因為那是講給物理學科的大學生聽,感覺上深奧遙遠,一個連原子分子都弄不清楚的人,能讀得懂嗎?

之後正好回台灣時在書店中見到那套物理學講義第一卷的第一冊《基本觀念》,站在書架前考慮半晌,最後想,反正死馬當活馬醫,最糟的狀況也不過就是繼續無法瞭解,因此買下試讀。


至今依然很難忘記第一次閱讀時的感受。


費曼簡潔幽默的說話方式,配上他獨家特製、個人覺得長得很像米老鼠的水分子圖片來解釋原子和分子。那些幾十年來不論任何人嘗試說明,都無法使我瞭解的東西,突然清澈透明,立即理解。生平第一次出現「啊~原來如此!」的驚喜感,那種只有當真正理解或領悟時才會產生的難言喜悅。

在瞭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後,好奇心自然倍增,除了過去喜愛閱讀的種類外,還增加了物理,而物理所包含的範圍也很廣,頓時世界像是開了另外一扇很大的窗口,得以見到更遠更寬廣的世界,能用其他不同角度來重新看事物。

也逐漸對「求知」有新的體會和認識——在知識領域上,如果沒有任何附加理由,例如考試分數或競爭比較,單純只因為「想多知道一點」而探索追尋的話,不論最後能理解多少,整個過程都會像一場有趣的偵探遊戲,一種明澄滿足的享受。

或許,這正是所謂從學習中獲得的快樂吧?


雖然基於個人的數學依然非常差的緣故,這生與物理的計算無緣,然則那也已經足。實際上也不單純只有物理方面受到費曼影響,其他費曼書中有些他談到對事情或人生的看法,也一樣令自己重新思考事物。

因此,雖然費曼已經過逝二十餘年,但還是一直想製作一本有關費曼的筆記,感謝與紀念這位物理學大師。


開始著手設計後,想使用幾句費曼曾經寫過或者說過、對自身又有特別意義的話。然則那有版權的問題存在,幾番詢後終於找到代理費曼版權的法律社,同樣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寫信詢問。非常幸運的是,最後正式獲得費曼家族的同意和授權,得以在這本筆記中使用幾句對我個人而言影響很深也很重要的費曼話語。


這款筆記製作總數是17冊,其中1冊會寄給費曼家族當紀念,封面與文字內容均為手工絹印,文字是中文及英文兩種;也因為手工絹印無法避免誤差的緣故,1冊在印刷過程中發生比較多錯誤的會自行保留,2冊樣本,實際上公開銷售的只有13冊。此次在誠品首先販賣的含樣本,一共8冊。

除了使用費曼的話語外,在設計與製作上這一冊也比較特別,封面封底嘗試了與過去不同的絹印方式。雖然個人一直覺得照片與實際物品會有差異,然而這一款大概是最佳代表,沒有實際上親眼見到翻閱,很難形容的作品。

也是因此,在下面對這冊的製作設計多加上解釋與說明。



封面封底的圖形是第一次閱讀《費曼物理學講義》時,印象深刻、一直覺得像米老鼠的水分子圖形為設計概念。

絹印使用一位同在版畫工作室朋友發明的方法,半立體絹印。


↑正式絹印前先將紙張拍濕,在自製的模型上壓印出圓形凹洞。這樣的凹槽會導致絹印時的顏料殘留累積在裡面,但無法控制各色顏料累積的多寡,自然也無法完全曉得最後出來的顏色與效果。封面封底的版型相同,總共刷了5版半透明、不同色的顏料。而刷色時的位置也很難控制,並非每次都刷在最正確的位置上,然則個人還是覺得出現的效果滿有趣;也由於這麼多不可預測,那和量子的特性相同不是嗎?:)



↑封面封底兩側有兩個可開的信封,裡面是選自《費曼手札》中的書信語句,因此文字製版時先詢過費曼手跡,找出最接近的字體排版;也因為信件年代久遠,所以特地將紙張先用咖啡刷過一遍。由於不曉得那些原信的模樣,所以兩封信製做成兩種不同樣式區分。


封面底信封內的信紙使用筆記用紙,因為一次尋找圖片時曾經見過費曼用過類似的紙張寫信。↑



內頁紙張使用三種不同顏色,但上面有纖細位置不固定的小點,代表原子。↑



↑這是選自李奧納多•曼羅迪諾所著《費曼的彩虹》的話語,因此內頁外面多加上一張米色紙張,將文字印在上面,讓它們有點近似書籍感覺。文字使用老式打字機打出句子,轉成絹版。↓



中間插頁選自費曼演講及授課的話語,因此設計製作為像是打開門,進入聽演講的形式。↓


這款筆記獻給費曼與介紹費曼的朋友。

如果沒有那位朋友推薦費曼,就不可能遇見費曼;

假如沒有遇見費曼,就無法理解基本物理;

如果連物理的基本知識都沒有,那麼後來這些陸續出現的有趣物理及物理天文世界,也成為不可能,一生都無法見到的好風景。






*備註* 由於製作者在絹印時的疏忽,有一處需要重新印刷與裝釘,導致這款必須更改到12月中下旬才開始販賣,在這裡對有興趣好奇一看或甚至想購買的各位先致最深歉意。

2011-10-25

《小品集》


最早開始製作筆記販賣的理由其實很簡單: 發現台灣並沒有類似的書籍裝釘法,因此想將自己學到的介紹回台灣。不單純只有裝釘,也想透過那些作品介紹一點書籍製作的歷史,但由於手工製作相當耗時,這兩年多來一直處於忙碌狀況,遲遲沒能在製書部份上加以介紹,特別是書籍裝釘部份的歷史。

因此這次《小品集》的製作計畫,也是因此出現的。

計畫選擇幾種比較吸引自己的西方早期裝釘法,每期製作一款。尺寸比過往製作的略小但統一,封面不加上可能會影響裝釘樣式的絹印圖形,所有裝釘法的封面與內頁用紙色系會近似,這樣一來,到最後全部種類製作完畢時,會成為一整套以裝釘法自我介紹的小型筆記。


這期製作的是製作者個人第一次學到的裝釘法,「軟皮製書 - Limp binding.」

其實這款算是一眼鍾情的裝釘法,一直喜歡上面似打鉤模樣的線條,更特別的是,這是不使用膠水,一根針一條麻線就能縫製出來的書本裝釘法。

至今還是覺得類似的裝釘法,真的很不可思議,一樣著迷。


在談關於「軟皮製書-limp binding」的歷史前,有一點需要先說明。

由於學這款時老師是如此稱呼,雖然當時老師曾簡單提過,所有沒有硬厚外殼的書籍都可稱為「軟皮製書」,但也沒有提供這款縫製法更詳盡的資訊。

此次在尋找「軟皮製書」的資料時,雖然發現目前的名稱方式有點誤導甚至錯誤,但暫時尚未找到這款縫製方式的最正確稱謂,因此還請各位暫時先容許以「軟皮製書」稱之,只要一找到更詳盡且正確的名稱時,會立即補上。

當然如果有任何人有更詳盡的資料補充或者指正在下所提供的資訊錯誤,都非常歡迎。




軟皮製書 - Limp binding


「軟皮製書」在裝釘上的定義是,凡是封面內層不使用堅硬紙板,採用布料,皮革,動物皮製成的羊皮紙或紙張做為書籍封面都統稱為「軟皮製書-Limp binding」,實際上在西方製書中這樣的稱謂很少使用在當紙張是封面的狀況*1。更進一步說,製書史上使用的正式名稱是「Limp vellum binding」。vellum雖然是法文中小牛皮的意思,但在製書裝釘領域裡指的是,非常精緻的羊皮紙,不論動物種類(小牛仔羊、成牛羊豬都可以以此稱之)。


「軟皮製書」到目前為止最早的版本屬於西元14世紀,但也有可能更早。這樣裝釘法最早並不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工藝性質的裝釘方式,屬於簡易方便,通常使用於裝釘較薄且拿來書寫的空白筆記。出現最多則是在16-17世紀左右,當時有些出版商採用這樣的裝釘法製作了許多八開大小的口袋版聖經,例如馬紐夏斯(Aldus Manutius,義大利威尼斯Aldine印刷公司創始者)。但從17世紀開始軟皮製書法就逐漸消失,不再像文藝復興時期那樣流行。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一些私人裝釘工房再度尋出使用。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英國製書家T.J. Cobden-Sanderson,他將軟皮製書的形式改良運用在完美裝釘法(fine binding)上,並且讓它具有藝術性。這個改良過的裝釘方式依然能在一些現代設計製書家的作品中見到。

近100年後軟皮製書又再度被發現且受到歡迎,這次是由英國修復古書專家克里斯佛•克拉克森(Christopher Clarkson)提出,後來受到一些修復古書與製書家共同支持。而克拉克森會提出軟皮製書的重要性,實際是來自一場大自然的災難。


1966年11月,佛羅倫斯受到洪水肆虐,除了人命的傷亡和普通人生活大受影響外(5000個家庭無家可歸,6000間店面無法營業),受到最嚴重傷害的是佛羅倫斯所保存的許多珍貴藝術品和數以萬計的書籍、文件資料。

歐美各國圖書館都緊急相繼派出古書維修人員及製書家去幫忙,同一個月克拉克森就加入英國組,前往佛羅倫斯中央圖書館幫忙修復書籍,隔年他開始注意到有些16世紀特定的軟皮製書法裝釘的書籍,竟然在經過400多年來的使用、這次水災的傷害和後續緊急乾燥中維持不錯的狀況,成功存活下來。1967-1972年間,他開始記錄與深入研究這些裝釘方式、使用的材料、以及這樣的裝釘方式對重新修復其他書籍的潛在可能性。


這場對書籍文物接近毀滅性質的水災浩劫後,歐美各國圖書館體認到他們更需要培養更多新一代的修復書籍人員,也逐漸開始增設製書和修復古籍的課程。

在5年研究後,克拉克森提出了三冊厚重打字的文件、一個箱子裝了超過一千張的黑白記錄照片、6捲八釐米影片膠卷、25個模型樣本、6包裝了58種不同種類羊皮紙的樣本,正式的報告副標題是《離開19-20世紀重新裝釘的態度與慣例》。

克拉克森的報告想傳達的訊息是,製書該離開偏重於裝飾,而朝向早期裝釘(limp vellum binding ) 所示範的重點: 對結構的品質、裝釘技術以及材料有完整的理解。

這份報告影響深遠,引起歐美修復古籍和製書家的重視,協助改變了後來製書裝釘的著重點,與修補書本領域中逐漸出現的書籍保存規則。各式古老製書的裝釘法開始被重視和發掘,有些裝釘法在改良後非常受歡迎,也更廣泛的被使用,替製書和修補古書的歷史帶來新的一頁。




*1 雖然在西方製書中「軟皮裝釘」的定義很少使用在當紙張是封面的狀況,然則個人的看法是,任何事物都一直處於改變。更進一步說,書籍裝釘方式其實一直與材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材料的改變,裝釘方法也一直逐漸變化中,而且紙張也隨著文明與技術的進步,與千百年前相差很多。

實際上名稱也只是一種大致上的區分方法,比方「軟皮製書」最早是指裝釘空白筆記的方式之一,然而到了16世紀,一樣有出版商將口袋版聖經以此方式裝釘,因此硬要非常黑白分明的定義,有時候真的很困難。


後記:

在閱讀過眾多資料後,個人的推測與假設是,實際上這款由日本老師教導或者其他類似的古老軟皮製書縫製法,很有可能是由克拉克森,或其他有相同想法的修復古書製書家在這場水災後陸續尋找出來的,因為這些曾經一度失傳過,或許也有可能不一定每一個都有縫製方式的稱謂。



參考資料:

Middleton, Bernard C. A History of English Craft Bookbinding Technique London: The Holland Press, 1988

http://cool.conservation-us.org/don/dt/dt2082.html

http://www.conservation-by-design.co.uk/pdf/73-74PaperConservator29.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1966_Flood_of_the_River_Arno

http://www.limpvellum.com/intro.html

1966年佛羅倫斯洪水後書籍修復影片,

http://stream.scl.utah.edu/index.php?c=details&id=284


2011-10-24

航班2012

:

今年的意外層出不窮,一直處於混亂與調整中

到最後,只能用「詞窮」兩個字來形容。

這期製作的作品種類雖然不多,但是都比較需要時間精神與心力。

也因為處於意外頻頻的一年裡,因此在製作的2012記事本最後,特別加上一個絹印有紅白兩色蝴蝶結的信封。

在日本的禮俗中,紅白雙色線條打成蝴蝶模樣,代表慶祝與祝福

這是製作者的祝福,希望購買者或甚至只是翻閱的各位

願你們的2012旅程一路平安,

有許多快樂、且能喜樂記錄,歡喜收藏的事情。


航班 2012


我們永遠都在旅行中。


不論是否真正搭乘飛機火車輪船那些交通工具前往某處,

實際上,

時間分秒毫無聲響,靜靜的在每個人身旁不斷流逝。

出生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轉而成為少年少女,戀愛結婚生子,漸漸老去,然後

是所有生物的終極命運和最後的目的地,死亡。


一段在一顆星旁邊很短,在蟲隻眼中很長的人類生命。


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中所發生的事情,所感受的一切,成為人在時間旅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不論說過什麼做了什麼、為了什麼而做、為著什麼而說,所有選擇終將累積儲存,和食物進入人體成為營養造就維生的細胞一樣,會成為無法消除,最終需要自己面對的自我。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自己能決定;一如《哈利波特》的故事裡,校長Albus Dumbledore也說過相同的話: 「哈利,是我們的選擇,才真正顯示出我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遠多過我們自身的才能。」

"It i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我們永遠都在旅行中,在時間裡。

而且是一段手拿單程票,不論快樂或痛苦都無法回頭重來,直到最後一刻。


這是一冊記錄人生旅程中一小段微笑和眼淚的記事本。

或許,單程票的封面,可以經常提醒自己,

這一分鐘這一刻,只要過去了,是再也不會回來。

因此,好好珍惜,好好過。


*************************************************************

封面,手工絹印,共5版。上面所有的數字並非胡亂填寫,不過請允許製作者玩個小遊戲,不直接透露答案。答案可以從電腦語言ASCII中找到。:)



這是書背。一直喜歡能使用不同紙張裝釘為一本筆記,特別是裸露的書背裝釘法時,可以隱約見到各色不同紙張,也總覺得那和飄滿各式感受的人生相仿。



這個信封是許多年前在英國讀書時買下,一直沒有用完,這次蓋上郵章一起縫製在記事本上,好讓使用者存放任何想收藏的記憶。



年度計畫表的外面的圖形,海流圖。

自從閱讀《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一書後,一直好奇作者口中行家(海洋學者)暱稱為義大利麵圖的海流圖到底長得什麼樣子?這次尋獲非常高興,增加一點設計變化後,當成年度計畫表的封面圖形。


裡面的整年日期表,週日標為淺藍色。



由於封面是機票,整個主題是旅行,而人對於未知總有點恐懼,會期望能先獲得一點資訊。如果要旅行,說不定會先尋找目的地的地圖吧?因此決定將地圖當成月曆的背景設計。但也是在詢中才發現原來地圖的種類非常多,除了一般常見的道路地圖外,還有一堆各式各樣,想都沒有想過會有的地圖。大致可從陸地,天空和海洋三種開始詳細分類,幾乎各領域都有其專門地圖。

這次2/3使用的是美國航空地圖的標識,另外則是一般道路地圖標識,每個月份左下角解釋一種標識所代表的意義。日期也與過往一樣,上半個月和下半個月的字體多半不同(單純是製作者的個人偏好,覺得這樣有趣點....:))



米黃色空白頁,邊緣畫上歪斜的線條代表鐵軌。一直對火車和鐵軌有難言的好感,無限延長不曉得會到那裡去的鐵軌線條,也像不停的旅行一樣。



白色空白頁,上下兩端印製飛機與代表航空的紅藍白斜線,由於白色無法印刷,因此實際上是很淡的灰色。這兩個圖形也總給人一種旅行中的感覺,因此使用。



空白的灰色格子紙與米白色橫線紙,提供順著線條書寫或者叛逆亂塗雜記的機會。:)



祝福信封。



隨記事本附上一張自製印有10種道路標識的post-it(再貼便條),提供使用者剪下任意黏貼。個人覺得使用那些交通標識很有趣,比方,可以提醒自己在生命旅行中「減速慢行」或者「小心路滑」。:) 當然也可以自行決定標識對自己代表的理由。


封底。最喜歡的紙飛機圖形,手工絹印,深淺藍色漸層的祝福,「bon voyage」。


願各位的2012年,旅行平安,一路順風。



2011-10-05

2011-08-17

For 天兒

1992-2011

2011-07-04

貓蝶

過去中國的古老圖形也常有貓與蝶的圖案,因為貓和蝶,諧音「耄耋」。

根據網路字典解釋, 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因此有祝福長壽之意。

實際上或許所有的祝福的心意都相同,


希望對方過的好好,

活得健康也長久。


這是製作的理由。

這是製作過版數最多的圖形,一色一版,大約七版左右。

蝴蝶顏色最早決定有點剪紙味道,因此使用暗紅印刷;後來印製到一半,突然希望更有翩翩蝶意,因此又洗版換色,選擇半透明薄紫。因此共有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