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etterpres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etterpres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2-27

驀然



因故搬遷,決定釋出十一年前的舊作以及一些罕見版本(銅版畫封面作品)。
有些多年前曾在誠品擔任過樣本,但狀況還可以,也是手邊僅剩。
若當年錯過,這次是唯一僅有的機會,逾期即成絕響。

還有等信的青鳥信紙(絹印)、
雨再大也不是一個人的卡片(美柔汀)、
在日本印製的整套人間好時節的活版印刷明信片。
幾張歐洲手染大理石紙、日本幾何圖形的千代紙。


*謝謝來玩的朋友、朋友最好的同學、替朋友過來的那位先生以及學員們,由衷感謝(鞠躬)~


2014-10-08

工作日誌 其三:craftsman-職人



14/8/2014
只是54張其中一張,下端略有誤差,墨色不勻。
「最後再處理它。」王先生淡淡說,遞過紙後轉頭接著繼續印刷。
那一版盡數印完後,單純為了將機械調整到妥當,花了半小時多,只為著將一張紙印好。


手工製作的過程,其實並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浪漫。有許許多多瑣碎的小細節,有時多到連自己都忍不住會偶爾自問:「是不是必要?」「到底要不要花這麼多心血、時間和金錢?」
這又是否屬於追求完美?是否一份無謂的堅持?

上面那段發生在八月十四日的小故事,王先生的反應與行為,直接回答了那些疑問:單純因為需要,也是必要。
這也是成為職人需要具備的基本工夫吧?一如有天在印刷完後三人閒聊時,王先生說:「做我們這行一定要有耐心。」

應該做到,所以耐心做到,如此而已。



王先生曾笑說自己是黑手,然則手工凸版印刷時的認真、耐心和負責的態度,不就是職人嗎?也正是那份職人的技術和精神,成就了這份作品在印刷色系上的細膩與美好。由衷感謝王先生的協助。

2014-10-06

工作日誌 其二:凸版印刷



八月盛夏,進門油墨香輕迎撲面。
收音機傳來各式台語、中文或日文歌謠。
屋內兩台電扇呼呼努力想吹走不散的悶熱,單純為著怕油墨乾燥太快,因此無冷氣。

三十分鐘的前置準備作業完成,大圓盤機奏起嘎拉嘎拉節奏,王先生熟練仔細的逐張對位,只有前幾張試色看色時討論,接下來多數默默與國萱輪流接過、辨色檢視,逐一小心輕放、候乾。
時不時拿起毛巾抹汗,生怕汗水無意中落在剛印好的作品。
工作時間和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不過我們站著。

記得王先生說過,大量訂單時一日可以印妥千來張印刷品,今日遇上挑色麻煩的我們,印刷已經足足三日,卻只印製了總數量的一半。
總數其實很小,378張,但一面兩版,來來回回1512次,不含每一版試印次數。

看著王先生汗流浹背的背影,忍不住想,這種水磨工夫,如果明年還要請王先生幫忙,會不會被拒絕?




(後來有問,王先生笑說不會拒絕)

2014-10-02

工作日誌 其一:ancor

凸版印刷,王春安先生

在田徑接力賽跑中,最後的跑者英文稱為ancor,一般是速度最快的跑者,承擔最後輸贏的重責。



這次新作和過往不同,第一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也因為負責的部份剛好是最後,感覺像是參加了接力賽跑,一棒接一棒,最後,棒子交在自己手上。

當然,這和接力賽最不同的除了沒有獎牌或輸贏可言外,在藝術作品接力製作中最後一棒也與速度無關,但和結果有關。因為製本本身是屬於類似收尾,與作品最後的完成度有密切關聯。好或者不好?能不能完整呈現圖文內容本身?就看這部份。

面對著一張張印製好的圖形和詩句,腦海湧現的是:
那些都是國萱剪紙創作與排版的每一刻、是王先生耗費整整五個工作日辛苦對版調色、仔細印刷的成果。
身為最後一棒,任何製本上的差錯都會影響先前努力的結果,除了深覺責任重大外,更希望不負所託和信賴。

時限緊迫。但提醒自己,別焦躁,
每張紙都要小心,
謹慎再謹慎,
都要做到最好。

2010-11-07

不確定的2011 - The uncertainty of 2011

人類對於未知,經常抱有恐懼因而不安,於是總渴望能預知未來,期盼能避免不幸或痛苦。

然則,倘若對於未來的每件事情會發生的事情都清楚知道時,人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不確定時,雖然偶爾會帶來不安搖擺或者對自身信念起質疑,然而反過來說,那不也表示任何事情都擁有許多大概、或許、不一定等等的更多不同可能性呢?

那不是也同時讓腦海與心裡存有一點空白的空間,或許那樣的狀況下,更能從各式不同角度看待各種事情,也更能接受新事物、新的想法,甚至新的變化吧。

計畫製作2011記事本時,想將「不確定」的想法放入設計中,畢竟,每個新的一年,不也代表著充滿不確定,無可預測的未來不是嗎?

而提到「不確定」,立即想起量子力學中物理學家海森堡所提出的「不確定原理」,因此借用被評判為最美麗的物理實驗——楊氏雙縫實驗當成底稿,修改數次後,絹印為封面。(在這裡要感謝一位物理博士的朋友A.L.,沒有他的建議,這個圖樣將會差很多。



月曆首頁的照片,來自物理大師愛因斯坦和波耳對於量子力學的爭論對白。

愛因斯坦曾經針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說過:「上帝不會玩擲骰子的遊戲。」,而波耳的回答是「愛因斯坦,別告訴上帝祂該怎麼做。」



基於喜歡月曆有點趣味性,因此除卻7月外,其餘每個月左右兩邊的字體都不同。(ink-jet印刷)



接下來是可以任意記錄的紫色方格紙。

另一邊是一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察覺的不確定變化,天氣。而那也和人生相同,有時晴,有時雲,有時下雨。

逐張手工絹印,印出像蠟筆畫出似的太陽。



朵朵白雲來自過去製作一幅銅版畫時,裡面野原上的浮雲。(ink-jet印刷)



然後是雨絲紛飛窗前的模樣。(絹印)



最後是適合記錄中文的稿紙,由於無法找到尺寸合適的稿紙,因此也是手工逐張絹印出來。

整個八月至今,除了製作外,大概就是在絹印吧。。:))


附上臘紙製成的半透明信封,可以放置突然收到的小東西,從收據到郵票,名片到發票,紙條情書,只要尺寸合適都可以放入。

信封上絹印阿拉伯數字,那也是人一生中最常遇見,時時都有各式變化的東西。


封底則是特地請活版印刷老師傅印出的拉丁文諺語,

Memento Mori, Carpe Diem!

『請記得人會死亡,把握今日!』


事實上也是如此吧?基於人一定會死亡,也無法預知未來,任何事情都在不確定中,好好珍惜過每一日,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






注: 這一款除卻在誠品含樣本在內的八冊外,製作者手邊沒有存貨,日前剩下的已經全數售出。

2010-07-29

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by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


非常喜歡這首詩,想分享這首詩帶來的喜悅,因此設計圖形;

春迎花與蝶,炎夏樹影風鈴蟬鳴,秋風芒草明月,冬雪紛飛,最後兩句的詩則讓他們有一點印製在春聯上模樣,一扇明亮的窗,一杯熱茶;

圖形使用絹印,逐張印出,印妥後北上東京,特地找活版印刷的老師傅,請他們將這首美麗的詩用古老印刷術,一張張印製出來。

實際上,除了《月 - The Moon》那一款之外,這是最耗心力與精神的製作,製作期長達半年;然則,一首這麼美麗的詩,當然需要盡力做到最好吧?


2009-10-23

Imprint--印記




從製書老師手中接過她為下次展覽所印製的明信片,
白棉似質感的厚紙,活版鉛字加上印刷壓力較大的緣故,因此藍黑字跡微微凹下。
忍不住伸出手指輕輕撫觸,令人想嘆息的美麗。


開始學製書後,也逐漸接觸印刷,畢竟一本書和印刷術息息相關,但是隨著自修查詢與閱讀後,也逐漸發現每個不同印刷術過程都像高深學問,經常有學海無涯的感覺。
像是,比方並不是每一張紙都能夠使用ink jet印刷,紙張本身的材質、印刷方式、印刷機種、印刷時使用的墨水、上墨方式、壓力大小等等都很重要,且會深深影響最後出來的效果。

近來特別有興趣的,是古老印刷術----活版印刷。
兩年前曾經一度嘗試很簡單的小型活版印刷機印製卡片,但是那遠比想像中的困難許多。
首先必須先揀字,而那些小小顆鉛字們是左右對調的反字,照著鉛字架上的標示,找到需要的鉛字後,小心將他們依照拼字順序,逐一放在活版印刷專用小木盒中的鐵盒裡。每個字之間也需要有點空間,而那些空間則是放置厚度相同,高度與鉛字相同的薄鐵片。剩下來的前後空間則繼續找出合適的鐵片繼續補上,直到整個鐵盒中的鉛字與鐵片毫無空隙,緊密相接,才算完成版型。
之後將版型小心從木盒裡敲下,安置在小型活版印刷機上,推動上墨把手,黑色油墨將鉛字均勻染黑後,就會直接印製在紙張上。
當時單純印製7個英文字母,從選字排版到印刷,花了接近40分鐘才完成。
很難想像從前的書籍都是以這樣方式,逐字揀出,小心排版,耗費許多時間與精神才辛苦印出。

隨著科技進步,商業需求下,印刷術自然也日新月異,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印出大量且精美的印刷品,當然成為研發新式印刷機的目標。
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神的活版印刷也自然逐漸式微,像站在夕陽餘暉裡的行業,接近凋零。
目前在歐美依然有不少藝術類的書籍會以此方式印刷,手工縫製成書。近年來日本也有許多熱心人士,努力推動保存活版印刷的活動,希望更多人能夠參與,不使活版印刷絕滅消失。

不過,隨著電子儀器飛躍似的進步,電子書的出現,有時好奇會否有一日連紙張也消失被取代呢?一如錄音帶取代轉盤唱片,CD淘汰錄音帶,跟著轉變為電腦直接下載mp3放入iPod,或許,那是競爭與淘汰中很自然轉變吧?
說不定有一天,從廣告宣傳單到公車站牌都是透明液晶螢幕,需要時自動跳出,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成為現實呢?
不過,在那一日尚未抵達前,依然喜歡書籍沈甸甸地捧在手中,先繼續享受紙香和翻頁時的唰唰聲。



看著手上明信片的美麗活版印刷凹字,忍不住深深感動,除了紙張外,也有裡面所花費的時間與精神。

人的記憶,是否也是如此呢?
那些走過我們生命中特別的人事物,因為彼此付出的時間與感情,也像活版印刷那樣,在腦海心裡,留下凹痕似的印記?

腦海中開始盤旋圖樣靈感,逐漸成形。
或許明年吧?用絹印製作印出圖形,再請活版印刷老師傅印上喜愛的詩句,做成明信片,讓微凹的字跡,留下一點記憶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