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2

「月曆書 Live」- 古國萱作品集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時內心的火焰熄滅了。當遇見其他人因而再度被點燃時,我們應該深深感激這些人使我們重燃心靈之火。」--史懷哲
"In everyone's life, at some time, our inner fire goes out. It is then burst into flame by an encounter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 We should all be thankful for those people who rekindle the inner spirit."  --Albert Schweitzer

楔子



這個故事,是前年秋末一個雲很厚的下午開始。


那年不曉得何故,整年雨像是沒停過似的,也正好在谷底,心情和天候同樣灰黯。
就在那時候,收到324版畫工房竹君捎來的第一道微光:他們邀請一起參加他們隔年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的活動。

那個秋末下午,主辦人忠銘和竹君把參加者都聚在一起,書展要一起工作五日,先讓大家彼此認識。那是第一次見到國萱和她的剪紙創作。

微暗的工作室,大螢幕上映出國萱的剪紙作品,雨滴和輕輕彎下的草,眼前頓時一亮,有很長一段時間異常消沉、所有感受都似隔著一道厚牆的自己,在那瞬間,心裡像是有點什麼,輕輕醒來。



國萱的作品和一般剪紙作品差異最大的,除出是用詩或一句話剪出的圖形外,剪之前也無需畫草稿,當句子與感受連結後,就直接剪出圖樣或字。圖形意外的樸拙簡潔,沒有一般常見的複雜線條,然而詩句中所包含的情感卻一分不少。

簡單,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如倪匡曾說過短篇小說比長篇還難寫,因為三言兩語要寫盡人生起伏和七情六慾,還要讓讀者感動?!藝術創作也相同,要將那些豐富的情感用最簡單的圖形表達,難度很高。



隔年書展期間和國萱逐漸熟識後,主動找國萱一起合作,希望作品會是一個可以常常見到,甚至使用的作品,最後選擇製成不失書的本質的月曆。
比較私心的也正是這部份,因為只有當那是月曆的時候,才可以天天看到那些動人的作品,可以提醒或陪伴,度過人生旅路的高高低低。



Live

製作主題或書名,並不是指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醫學上「活著」的這件事;也不是只想說「生活」。而是,和英文字典中當動詞時的解釋一樣,後面附著一堆問號像是:怎麼活?如何活?怎麼過?什麼經驗?瞭解或體認了什麼?


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的時光,人類訂為一年,劃分四季。久了或習慣了,有時也就忘記,其實每一年、每一日都是獨一無二,過完就成為歷史,無法回頭,不能重來更無法停止。
而所有時間,都必然會發生一些什麼,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感受與情緒,悲傷歡喜,苦痛快樂,行為和反應。這些都會隨著年月日逐步累積,架構現在和未來的自己。
因此,每一日要如何過,不就很重要嗎?

抱著這些想法配合著月曆本身需要的季節特性,和國萱一起選擇適合每個月的作品。

今年二月初就開始著手規劃,到完成幾乎橫跨一整年,所以其實幕後工程也像是反應主題:「過日子」。因為那些大小事,或多或少都影響整個製作的過程。
像是除了彼此各自的其他工作與日常生活波動外,一路經過似乎特別動盪的這一年:
在擔憂著太陽花學運和反核四中,需要努力才能靜下心討論、選圖和排版;訂紙和挑色前後的北捷事件與澎湖空難;製版和凸版印刷時遇見酷暑和高雄氣爆;接手製本部分時,香港佔中和餿水油新聞環繞。
地理位置較遠些的有伊波拉病毒蔓延的西非,兩次馬來西亞航空空難,敘利亞不停歇的內戰,蘇格蘭獨立公投,中東ISIS等等等。

這些許許多多、遠或近的大小小事件,生老病死,不止提醒生命是有時限的;有些則直接或間接造成影響,甚或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想法與行動。
在人生無常,生命的脆弱裡,或許能做的是,每一日都盡量好好過吧?不論對每個人而言,「好」的定義是什麼。



好好的

月曆書上的12個剪紙作品,分佈在七張厚紙板上,也因為選紙時實在難以取捨白色或灰藍,所以兩個顏色一起用,白色灰藍輪流,也因為正好是單數,因此變成兩套封面顏色不同的作品集。
看著一樣圖形,顏色相同,但印在底色不同的紙張,形成截然不同感覺,非常有趣,像雙胞胎一樣,各有各的性格。


也因為每個月連結在一起,成為了一年,因此製本設計上,也是使用同樣方式,七張紙只用紙條交錯串連。又因為人生總有上落,不可能日日都快樂,因此紙條染成銀色,正好在書的邊緣,像是英文俗諺「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烏雲都鑲着銀邊。,萬一有低落的時刻,也能遇見那些微光。


包裝上的章,自然也是國萱的剪紙作品,不過國萱親手用橡皮章刻出。
包裝時輕輕蓋在薄薄的宣紙上,這是我們給各位的祝福,希望月曆的12個剪紙作品,能夠陪伴各位好好度過未來一年。


尺寸27x39x1.2cm
紙張材質GA file, 900kg
紙張顏色:米白,灰藍
印刷:凸版印刷,格志凸版印刷工作室,王春安先生
冊數:總數50冊,樣本四冊。
            白色封面 25冊
            灰藍色封面 25冊
(已經全部售出,謝謝各位的喜愛和支持 27.12.2014)


註1:其他幕後故事,請往古國萱部落格。:)
2: 本文使用的照片是白色封面冊。












2014-10-08

工作日誌 其三:craftsman-職人



14/8/2014
只是54張其中一張,下端略有誤差,墨色不勻。
「最後再處理它。」王先生淡淡說,遞過紙後轉頭接著繼續印刷。
那一版盡數印完後,單純為了將機械調整到妥當,花了半小時多,只為著將一張紙印好。


手工製作的過程,其實並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浪漫。有許許多多瑣碎的小細節,有時多到連自己都忍不住會偶爾自問:「是不是必要?」「到底要不要花這麼多心血、時間和金錢?」
這又是否屬於追求完美?是否一份無謂的堅持?

上面那段發生在八月十四日的小故事,王先生的反應與行為,直接回答了那些疑問:單純因為需要,也是必要。
這也是成為職人需要具備的基本工夫吧?一如有天在印刷完後三人閒聊時,王先生說:「做我們這行一定要有耐心。」

應該做到,所以耐心做到,如此而已。



王先生曾笑說自己是黑手,然則手工凸版印刷時的認真、耐心和負責的態度,不就是職人嗎?也正是那份職人的技術和精神,成就了這份作品在印刷色系上的細膩與美好。由衷感謝王先生的協助。

2014-10-06

工作日誌 其二:凸版印刷



八月盛夏,進門油墨香輕迎撲面。
收音機傳來各式台語、中文或日文歌謠。
屋內兩台電扇呼呼努力想吹走不散的悶熱,單純為著怕油墨乾燥太快,因此無冷氣。

三十分鐘的前置準備作業完成,大圓盤機奏起嘎拉嘎拉節奏,王先生熟練仔細的逐張對位,只有前幾張試色看色時討論,接下來多數默默與國萱輪流接過、辨色檢視,逐一小心輕放、候乾。
時不時拿起毛巾抹汗,生怕汗水無意中落在剛印好的作品。
工作時間和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不過我們站著。

記得王先生說過,大量訂單時一日可以印妥千來張印刷品,今日遇上挑色麻煩的我們,印刷已經足足三日,卻只印製了總數量的一半。
總數其實很小,378張,但一面兩版,來來回回1512次,不含每一版試印次數。

看著王先生汗流浹背的背影,忍不住想,這種水磨工夫,如果明年還要請王先生幫忙,會不會被拒絕?




(後來有問,王先生笑說不會拒絕)

2014-10-02

工作日誌 其一:ancor

凸版印刷,王春安先生

在田徑接力賽跑中,最後的跑者英文稱為ancor,一般是速度最快的跑者,承擔最後輸贏的重責。



這次新作和過往不同,第一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也因為負責的部份剛好是最後,感覺像是參加了接力賽跑,一棒接一棒,最後,棒子交在自己手上。

當然,這和接力賽最不同的除了沒有獎牌或輸贏可言外,在藝術作品接力製作中最後一棒也與速度無關,但和結果有關。因為製本本身是屬於類似收尾,與作品最後的完成度有密切關聯。好或者不好?能不能完整呈現圖文內容本身?就看這部份。

面對著一張張印製好的圖形和詩句,腦海湧現的是:
那些都是國萱剪紙創作與排版的每一刻、是王先生耗費整整五個工作日辛苦對版調色、仔細印刷的成果。
身為最後一棒,任何製本上的差錯都會影響先前努力的結果,除了深覺責任重大外,更希望不負所託和信賴。

時限緊迫。但提醒自己,別焦躁,
每張紙都要小心,
謹慎再謹慎,
都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