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ew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ew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8-16

日常

左側是用了快十年的老骨刀,右側新磨


九月特殊深度課程需要,將一支新的骨刀磨成客座講師指名需要的樣式。
其實原本也有一支,只不過尺寸是目前大小的三分之一;
近期壓力大,乾脆動手再磨一支。
可隨身攜帶,日後搭車摺紙時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



前端厚薄度比對




偶爾覺得,製作者似乎都有種古怪的執拗,挑剔範圍從不僅限於作品,
連工具也會受到這樣病態似的對待。

因為後來對於上面的樣式還是不滿意,又重磨一遍,決定磨好磨滿。



最終,整支像被壓扁的針錐.....(砂紙磨磨病?)


2016-12-04

往前 - move on


忙碌與忙碌之間抬頭,忽然發覺一年三百六十六日、八千七百八十四個小時,竟就這樣無息走到了近尾聲,就快劃上句點,成為過去。

這一年中發生了些什麼、都做了些什麼?潮水思緒裡默默回想,問自己。

假如人生是個不斷追尋與失去的旅行,那麼,希望自己不管那一年、不論幾歲、不限領域,都能經常多學多看多知道一點;

也希望能從生活與工作的各式挫敗經驗裡,對人事物多些理解與領悟。
或許,算是種面對無常人生的方式吧。

明年年初有進修計劃,所有課程含製本進階課程皆會暫停半年,下回再度開課會是2017年五月中旬以後。



更好,一直是接觸製本工藝開始時的初衷,也是從沒變過的目標。

2015-08-20

變動


任何變動向來都不會是簡單或輕易的決定,人生如此,教學課程亦然。




製作與製作的間中抽出時間準備下一次課程。
總想透過課程介紹紙張的豐富與多樣,因此每期使用的紙張也不盡然相同。
翻閱手邊逐漸增加的一冊冊紙樣,反覆細看。



過往兩年的基礎紙張變化和製本八堂課程,每週上課一次,總共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課程設計的初衷是抱著「如何讓一般愛書愛紙但並無製本經驗或不常接觸的人,在最短的時間裡建立最紮實製本基礎技術」的信念,再三思考後設計的課程。
課程時間雖然看似長,其實也依然還在入門起手式。之後,那和學習樂器相同,不存在速成、立刻、馬上。
想彈奏出美妙動人樂聲?需要時間,學習練習,練習學習,以年計算的練習。很多很多年。

然則也因為課程時間較長與費用的緣故,經常造成招生不易的難題。只是過去每次見到同學們到第八堂課,製作出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時,都忍不住心想:就算學生們沒有打算入行,只要持續練習,之後不論用在平面設計或是Zine或小量個人作品的製作上,完全是可以拭目以待的好作品。

總會覺得頑固堅持「基礎很重要」的信念有其必要。




凝視紙張,手指輕觸他們各種不同的糙硬細軟特質、輕淡薄濃的色系在腦海裡揚起各式想像:他們適合哪一種縫製法?換一種又會如何?



然而現實面的問題依然存在:如何讓更多人認識、接觸、參與製本工藝?
今年前半年與324工作房的朋友們一再反覆討論。最後,初衷不變但重新再規劃一遍。將課程濃縮,以最基礎的摺疊配合縫製法為主的五堂課。希望這樣的調整,能夠吸引更多人願意來一探歐洲製本工藝的世界。
不過,這也是最濃縮、無法更短的基礎課程。

已刪除的幾堂課程,屬於比較傾向從摺疊與切割紙張來變化、較為接近書籍藝術(Book Art)的入門區塊。這部份則希望日後還有機會調整成獨立的幾堂課程。

畢竟從有書籍開始至今千年的歷史裡,一本書,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樣貌,一種形狀。
書和所有人類歷史上的其他事物相同,跟著國度地域所擁有的材料、技術與社會人文時事,一同演化又演化。
對於喜愛閱讀和又從事手工製本的我而言,倘若手工製本能真的能在台灣落地生根,實在非常好奇在設計與創意人才豐富的台灣,會發展出什麼樣屬於自己的書籍藝術呢?




邊想邊挑選,決定後立即在用剩的紙張角落裡,寫下不同課程的各式紙張名稱磅數、計算張數、畫出紙張絲向與切割示意圖。接下來是為期數日的往來信件,充滿繁雜數字細節。

最終,美工刀輕輕劃開長方形牛皮紙小包上的膠帶,裁切整齊的各色紙張探出頭來眨眼呼吸。
之後他們將會認識誰呢?在已識或尚未認識的同學們手中,最終將變成什麼樣的一本小書?
紙張安靜等。



變動,其實也是一種嘗試,轉換。
試試看,然後繼續盡力而為。




2014-09-08

訊息

新增作品銷售地點:
一間書香滿滿的美麗二手書店:
舊香居書店
地址:台北市龍泉街81號1樓

目前有小品集II,小品集III(小品集I已全數售畢)

2013-04-27

一點新一點舊



製作所用的材料有新有舊,或者,難以稱新,也難說是舊。
製本技法,混著過去習得的知識,一瞬間,夾雜在一起,忽然出現不同可能的新製法。
新舊交織,是這款筆記與製法命名的由來。

製作材料何以難分新舊?

昔日購下,製作剩餘的美麗封面紙張,但小心保存,從沒使用過,是新,還是舊?
過去學的手搓紙線,配合見過但不確定名稱的縫製法,一點好奇,將兩者配合一起,是舊,抑或新?
紙線更是來自兩年前的五日課程,從剝楮皮開始到漉紙,製作出來的十張其中之一的紙。手工製紙式微,在電腦時代裡努力希望被重覓,出現許多新式迷你體驗課程。製紙,是新還是舊?

或許這和每種領域的知識相同,總是「過去」混雜著「現在」,有新有舊,很難徹底黑白劃分區隔。
似乎也與人的一生相似:人腦依賴各式感官架構記憶,渡過的每一刻,自動不停添增新事物,而過往,隨著當下所需,加深一點,遺忘一些。就這樣,日月更迭,時光流轉的點滴,最終成為,「後來」,此刻眼前鏡中的這個人。
但,仍然持續變化中,維持進行式,直到最後那一刻。

如此說來,會不會「舊」不全然代表迂腐和過時,「新」也不見得同等文明與進步?是否那些不過是種對「曾經」和「未來」的自以為是的想像和比較?

只是一點雜想,對「新」與「舊」。


願各位的日與日,都有些單純小欣喜,為看似平凡的一日,帶來小小瑩光;
好讓未來的自己得以在回首時,
見到星斗滿天。




尺寸:18.5x13.1x1.7 cm
縫製法:尚未找到是否有前人已經試過,因此暫訂為「新舊裝丁」(New&Old binding),有進一步資訊時會更新。
封面封底顏色:混色搭配,每冊皆不同。
數量:11冊(含不販賣的樣本一冊,目前僅剩三四冊)


銷售地點:324版畫工作房(獨家販賣)
開放日:每週五,週六,上午十點~午後六點
地址:台北市太原路97巷16號


2012-06-27

the ending & the beginning



結束與開始,實際上滿接近,甚至偶爾界線模糊吧。
像是結束,是另外一個起始;而既有開始,未來也必然有終結的一日。
有時開始與結束交錯重疊,難以確定劃分。

基於一些因素,這是在誠品寄售的最後一期作品。

三年,在人類平均壽命裡屬於短暫,驚鴻一瞥,但如果當所經歷的一切難以估計時,拿時間來衡量,又彷彿不大適合。
這一千多個日子,除了技術進步外,逐漸更瞭解紙張、認識書籍製作的歷史、熟悉各類版畫的創作流程---特別是絹印;更因此認識許多原本或許一生都不會有交集的人,那許多關懷體諒、支持與善意,畢生難忘。
也是因此這期除了小品集之外,也特別製作一款紙匣(一張紙的魔法的另類變化款),表達文字難以描述的謝意和感動。
市販的紙匣多半需要兩張紙才能製作,也需要粘膠,但這款一如一張紙的魔法一樣,完全不需要膠水,單靠折疊就能製成。

這款紙匣的名稱為「袖香」,源自清朝龔自珍的〈投宋于庭〉:
遊山五嶽東道主,擁書百城南面王,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偶遇,很短暫。
不曉得是否因為人類壽命有限,生活中時有挫折團繞,導致歡喜時刻總像流沙般不停消失,因此人類總是希望透過某種信念,渴望實際上不可能的永恆快樂呢?
答案不曉得,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也都不一樣。
對製作者個人而言,即使是短短,那份相遇的美好,並不會因為無法永遠而減少那份感動與喜悅。
這首詩精簡的幾句話,道盡那些心情。

往後,應該也不會停止在製書領域上的追尋,畢竟在美術和手工藝領域上走走停停,轉折這許多年後,發現這是最合適自己,更綜合自身最喜歡的幾個領域---文字、美術、創作、需要自己動手的手工藝。
三年來雖然製作總數約莫超過四百多本筆記,好幾種不同縫製或摺疊法,但始終覺得自己才剛剛起步,不過是沾到廣闊製書領域的邊緣而已。希望能繼續深入瞭解與探索紙張和書本結構,能持續透過這些作品介紹更多有趣的西洋古老製書方法,以及紙張透過摺疊呈現的種種不可思議變化,甚至能創作發明新的製書縫製方式;當然,也希望繼續介紹版畫絹印的美麗。
倘若時間允許,也希望進入書籍藝術(Book Art)領域,製作書籍。希望讓製書不僅僅只是縫製,或是儲存文字的一堆紙;而是透過作者的文字,讓書本裝釘也成為文字的一部份,將作者想表達的一切,藉由內頁紙張、設計、縫製方式,完整呈現作者的靈魂。

日後找到其他寄賣地點或有新製作、或是找到教學地點時,一樣會照例在部落格介紹。:)



有許多許多感謝。:)

謝謝誠品給一個無名小卒一個機會,介紹手工製書和給予製作者創作上的自由;
謝謝誠品陳小姐(已離任),孫小姐和現任張小姐在製作者遇見困難,無法如期寄出作品時的寬容和諒解;
謝謝誠品敦南信義兩店的採購和各位陳列銷售成員們三年多來照顧這些作品,辛苦你們了;
謝謝老朋友工作忙碌之餘還需要特地抽時間,幫忙處理製作者最無能的會計部份;
謝謝各位的支持,不論見過與否,不論有無寫過信或留言過的你們;
謝謝精彩的畫冊和信任、眾多美麗的手工卡片和手工皂、親手一針針編織的毛襪:穎捷、曉平和麗美,真的很謝謝你們。
謝謝剛認識但鼓勵多多的新朋友,維頴與椿元。
謝謝行人文化實驗室的周總編輯,若不是得以借用貴出版社的美麗窗邊,這兩期作品的照片不會存在。





       願各位享受每一天,不論晴或雨。
 願各位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願各位心寧喜樂,快樂與幸福常伴。




注:1 此期作品只在誠品敦南店銷售,期間約莫至七月中旬為止。
注:2 製作者尚未找到新的販售地點前,倘若各位錯過或者希望購買,還麻煩請來信聯絡,謝謝您。

2012-05-25

如果


日期:2012. 05. 27 (一個週日)13:00 ~ 19:00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路54號 信義公民會館(原四四南村)中央廣場 
市集官網:simple market

與畫家劉穎捷小姐合攤
如果您正好有空
又或者剛好路過
歡迎來參觀或者來玩 :)


2012-01-17

News 訊息

德國書籍藝術大師Veronika Schäpers, 目前在台北Louis Vuitton(路易維登)中山旗艦店四樓藝文空間有作品展覽。
自1月12日起至2月5日(結束期間為大概,詳情請詢問LV中山店)

非常希望各位能夠抽時間前往參觀。
除卻能更進一步瞭解何謂書籍藝術(Book Art)外,Veronika Schäpers的作品更是這個領域中的傑作:這次更難得的是,並非如一般博物館透過玻璃櫃觀看,而是可以請在場服務人員幫忙或自己戴手套翻閱!
機會真的很難得,希望大家告訴大家,一同前往欣賞美麗的藝術作品。:)


一直處於忙碌中,沒能事前或更早通知各位,真的真的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