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1

月 The Moon

月亮,太陽系的一份子,地球唯一的衛星,一年365天用幾乎相同一面,對著地球不住團團轉。因為太陽光線與角度的關係,成各式可愛的盈虧模樣,新月,半月,滿月,上弦下弦月。

日本人替月亮的各種圓缺取了不少名稱,初一的月亮,稱為「朔」;「三日月」是日本給「新月」的名稱,意思是初三晚上的月亮;英文是crescent moon,也是牛角麵包croissant的起源。

初九是「九日月」,滿月前是「望月」,中秋節前兩日是「十三夜月」,當天是「十五夜月」;農曆第十六天則是「十六夜月」,十七到二十一分別為「立待月」,「居待月」,「寢待月」,「更待月」和「有明月」。。

最早覺得很奇怪,沒事取這麼多名稱誰記得住呢?後來仔細想想才發現,其實那是依照月亮昇起的時刻所定下的名字,比方滿月後,月亮出現的時刻越來越晚,從站著等、站太久所以坐著等、等到就寢前、要等更久、最後要到近天明才出現的下弦月,實際上這樣的取名方式倒是滿有趣。


在中文裡許多古詩中都充滿月亮,特別是有關思念,『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幾乎少不了用月亮來傳達那些感受。

或許,因為不論是千山之隔,或者萬水之遙,夜空中總會有明月的身影,類似一種歸依或者寄託吧?


站在科學角度看月亮,

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月亮,發現月亮表面並非平滑完美,有著各式坑洞,利用邊緣的影子深淺來測算它們的高度,從觀察月亮到金星木星各式行星及太陽,最後將這些發現寫下,否定地球是宇宙中心,差點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牛頓看著墜落的蘋果與高掛的月亮,歸納出萬有引力;

潮汐的發生來自月亮的引力。


喜歡月亮,任何時候見到,都像小小驚喜,會忍不住微笑,貪戀不已的凝視;即使情緒再紛擾的時刻,也會逐漸心靜。

因此,做一本筆記,送給月亮。


Sketch through a string of hearts

製作筆記以來經常碰到的事情是,聽見客人或者朋友說『筆記太漂亮,那會捨不得用。』,身為製作人,聽見這樣的話,經常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

總覺得,倘若一本筆記不拿來使用,不過是一堆空白的紙張連結在一起;而一個人的生命旅程,換個角度來看,似乎是種失去的過程,每一天都失去一點青春,一些健康,不停往死亡邁進,唯一會累積不斷增加的,或許只有記憶吧?不論是甜美的幸福,還是傷透心的痛楚,各式感受體會、各種經驗歷練,不住累積著使自己成為現在、此刻的這個人;那些也會是走到人生盡頭,最後轉頭往回看時,唯一剩下來的東西。

實際上,人也非常健忘,當下的那一刻的思緒,有時會在轉瞬間忘卻;偶爾是被記憶長河沖成薄薄的灰影;或者甚至有可能隨著不同傷痛,遺忘往昔曾經擁有的歡愉。

為了不忘記那些微笑的時光、與自己對白、尋找瞭解自身的時刻,找一本讓自己心動的筆記來記錄生命中的點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既然無法使時光停留在最快樂的那一刻,能夠記錄下來,也是一幸福吧。

這次正好巧遇一款很別緻的紙張,來自德國的素描用紙,也正好想起『會捨不得用』的評語,因此想著,或許內頁使用素描用紙,會讓人更放心大膽的填寫呢?這款紙張用在這期的coptic binding(科普特裝訂)中。

也因為素描這兩個字正好和這期靈感來源的植物—a string of hearts-一串心—完全搭配,因而成為主題名稱,「Sketch through a string of hearts - 素描一串心」。

其實不論素描或者文字書寫,都是一種記錄自身經驗感受的方式,說成「素描一串心」,似乎,也正好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