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的古老圖形也常有貓與蝶的圖案,因為貓和蝶,諧音「耄耋」。
根據網路字典解釋, 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因此有祝福長壽之意。
實際上或許所有的祝福的心意都相同,
希望對方過的好好,
活得健康也長久。
這是製作的理由。
這是製作過版數最多的圖形,一色一版,大約七版左右。
蝴蝶顏色最早決定有點剪紙味道,因此使用暗紅印刷;後來印製到一半,突然希望更有翩翩蝶意,因此又洗版換色,選擇半透明薄紫。因此共有兩色。
也許分住天涯與海角,隔著千山或萬水;
或者距離很近,但凡塵瑣事的腳步催促,
只能匆匆一見,短談幾句,無法促膝長談;
或是語言無法表達一些很想說,當時又沒能夠說出來的話。
想和對方分享。可能是最好的同學、朋友、
情人、妻子、丈夫、兄弟或姊妹,
總之,
一個在自己心裡最最特別的人。
那些想說的想談的,可能屬於無關人間煙火的春花與秋月,
紅塵喧擾瑣碎小事,讀書旅行有感觸。
不論快樂或痛苦,傷心與歡愉,好玩有趣,
好喝好吃的,凡塵俗世中,想告訴另一個人的事情。
各執一冊。
也許一個陽光很滿的午後,
或者雨聲清晰的夜半,
一杯暖熱的好茶,翻開空白頁面,
用自己最喜歡的自由方式記錄。
見面時交換,輪流記事,連結彼此。
手上捧著、閱讀的,
是對方的心。
筆跡圖形彷彿留著殘暖餘溫,
思惟走過的痕跡。
在人生命的旅途,相遇與分離是必然,且不停反覆的舞曲。
或許因此,人總是盼望不可能發生的「永恆不變」。
期盼一個不會實踐的願望,過度在乎相伴同行的時間長短,
容易使人忘卻茫茫人海中難得的是,
相知相遇。
與其將希望放在無可測的未知,不如牢記此刻,
儲蓄彼此同行時願意分享的好時光。
那麼,或許,不論將來發生什麼,
翻起彼此相伴走過的痕跡,當時記錄下的那一刻,
其實,早已將那些同行相伴的時光,
化為永恆了吧。
*製作小記*
封面設計
多數人寫日記,或許都是在一天結束後吧?每個人每天都有一堆處理不完、日日需要做的繁瑣凡塵俗事。夕暮降臨時,也代表一日將宣告結束。
抽空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時間,泡杯好茶,靜心回憶這一日。
總覺得,不論是什麼樣的日子,或許舊愁未消,新的煩惱又來;又或者感覺上這一天真的是糟的不能夠再糟、墨墨黑的一日。然而,或許放鬆平靜下來細看一切時,也許,只是也許,可能還是能夠發現一點點值得高興的小小快樂吧?不論多麼微小,都值得記憶儲存,也值得分享。
這是圖樣設計、封面用紙、背景顏色的整體理由。
註: 內頁使用的紙張顏色名稱為,薄茶。:)
有關縫製
這款的縫製法名稱滿特別,稱為「四針日本裝丁法」。
顧名思義,使用4支針同時縫製。老師教導這款時曾笑說,雖然她也好奇為何稱為日本裝丁法,然則教她的老師也無解,因此暫時屬於謎題。
這款最初學到的,已經是老師自身嘗試、略有修改變化款;每個疊頁部份都有小小圓結,十分可愛,因此一早打算製作交換日記時,已經決定使用這個裝丁法。因為個人總覺得人與人的接觸和相處,有點像「結」;而在人類最早還沒發明文字前,是使用繩子打結當成記錄的方式,也因此這款的名稱為《結繩記事》。:)
然而老師所創的方式對我個人而言有點小問題,圓結雖然可愛,卻也同時造成書背疊頁間略微鬆散的狀況。最早製作樣本時發生一點意外,導致圓結消失,仔細檢視時突然發現,錯誤的縫製法卻能夠使書背的緊密度增加。多次嘗試後,將自己無意中發現的方法與老師教導一併結合,成為現在最終的裝丁法,隔行才有圓結,筆記本身的穩定度也足夠。
因此,算是自身一點創新與修改的裝丁法——倘若沒有其他製書者已經發明過的話......
樣本故事
決定製作這套時,對於樣本部份考慮了滿久。
認為像過去一樣單純只是空白紙頁的樣本,可能無法完整表達這套交換日記希望傳達的訊息和使用上的建議;然則自己一個人寫,自言自語,假裝對白也不容易,更何況需要寫出兩種不同的筆跡與想法。
最後,鼓起勇氣詢問曾經數度與在下合作的畫家客人,劉穎捷小姐,將製作概念告訴她,希望能請她幫忙一起製作這套的樣本。很幸運的,劉小姐爽快應允。:)
在此特地向劉穎捷小姐致意,謝謝鼎力相助~:)
最早本來也想著,是否應該假設人物對寫呢?比方,設定是情人互寫又或者多年知交好友閒聊.....;但最後,只是很自然的照自己當時的感受描繪與書寫。也將這部份告訴劉小姐,因此這兩套分別放於誠品信義店與敦南店的樣本,實際上是真正的交換日記。
這四冊兩套的樣本曾在太平洋上空透過郵遞往來,兩套各別記錄的事情也都不同,是製作者與劉小姐貨真價實的交換日記。
至於那一篇是劉小姐還是製作者所寫?就有勞請各位當成小小猜謎遊戲好了。希望裡面的小事或圖形各位讀得還算愉快,分享一點裡面文章或圖畫的感受,當然,更希望引起大家想寫交換日記、不吝分享心情的慾望。
樣本想傳達給各位的也很簡單,請使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任性記錄自己想記錄的事情,如此而已。:)
意外收穫
製作者與劉小姐兩人在寫完後都覺得有趣,因此在這套全部販售完畢樣本可以下架後,會取回樣本,兩人繼續寫交換日記。:)
備註:
1. 此款每冊共三疊紙張,每疊各有一張不同紙張折疊製成的信封。基於紙張種類也多,基本上必然有的是半透明類似集郵冊薄紙,機械製和紙(松葉,茶葉)。
主要差異的是進口包裝紙,共兩種,以此劃分兩店販售,
星表圖 - 信義店
第一次遇到 Iris那年,約莫十四歲。
一日下午,正在翻閱雜誌,密麻細字交錯的社會新聞和專題報導間,眼前突然跳出橫跨兩面,驚心動魄的藍紫鳶尾花。
當時什麼也不懂,然則無法不被裡面生動的色彩與彎曲筆觸吸引,呆呆愣住看了許久許久,翻至下一頁,畫家的名字躍出,梵谷。
從此,成為梵谷的忠心畫迷。歐洲讀書時第一次需要寫有關美術的論文也挑他;不論是否只是報紙上一小角的畫作介紹,總能立即辨認是否梵谷的畫,像繁忙人潮的芸芸眾生裡一眼就能見到熟悉想念的面孔般,讓人想微笑的感覺,唯一心愛的畫家。
直到四、五年前,喜愛的畫家名單上才多加上John Singer Sargent。
總是很難解釋梵谷的畫為什麼如此吸引自己。
許多美術學者會用很多高深複雜的詞語來形容畫家作品,詳談解釋裡面的含意理由等等;然則對我個人來說,每次形容也總只會提梵谷畫中的色彩與筆觸,使自己震撼,能因此深深感受梵谷對生命對大自然的喜與悲,狂與熱。
然而說到最後,美術上的喜惡是完全主觀,無法研究討論;
而喜歡,並不需要理由。
去年讀過一點梵谷書信集,前面介紹是梵谷弟媳所寫,簡介梵谷生平。讀著忍不住覺得心酸,其實能夠理解最後梵谷的選擇。
從畫廊員工到書店店員,老師到鑽研神學,最後走上畫家的路,瘋狂畫了十年,生前只賣出兩幅畫。印象最深的是他自殺前一兩週曾經拜訪住巴黎的弟弟,據文章中描述,他走入弟弟的家中見到自己的畫無處不在,牆邊椅背,桌旁走道,到處擺滿那些今日富有人士爭相競購收藏,當年賣不出去的畫。
簡介中並沒有提到梵谷當時的感想,而梵谷也不善言詞,由於還沒有讀完那套書,不曉得裡面會不會有梵谷談起他見到那些畫的感想,然則,大抵不會是什麼愉快感覺吧?一個三十多歲近四十的人,曾經住過精神療養院,至今依然在經濟上依賴兄弟,或許梵谷很難不自責吧?也可能只是掙扎的很疲倦,最後決定放棄而已吧?...... 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與感想而已。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14歲那年見到梵谷的 Iris是在週刊上,而週刊雜誌的用紙和報紙相仿,粗糙廉價,求快的同時印刷自然也簡陋,理論上很難呈現色彩上的美感,更別提倘若那是一幅畫。
然則當時那些強勁筆觸、色彩狂且濃的藍紫鳶尾花,難以言喻的活潑躍動生命力,即使在二十多年後的今日,閉上眼睛,也一樣能在腦海中清晰見到畫中對自然和生命的喜悅與熱情。也如頭一次親眼欣賞他炭筆素描一名垂頭抱膝的裸婦,簡單粗獷的線條中,難言的悲哀透紙而出,邊角寫著畫名,「sorrow」- 哀傷。
或許,一幅畫的靈魂,有時是不受限於紙張或印刷術吧?
或許不少人一見到梵谷的名字,腦海總會跳出那幅曾經一度名列拍賣價中最高,滿滿各種濃淡相間的大朵大朵黃色艷烈向日葵吧?
然則對我個人來說,卻永遠是那幅充滿熱情的藍紫 Iris,春末夏初的季節裡見到鳶尾花,也總是想起梵谷。
據說梵谷曾經喜愛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也受其影響;因此這套作品使用有點木版畫感覺的方式設計與絹印,向梵谷致敬,
給一個情感充沛感性強烈,熱愛畫圖辛苦掙扎,瘋狂燃燒活過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