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統的工藝之一:手工製本裝幀技術。前四年是學徒生涯,再來還需要長達六年的反覆磨鍊期,十年後才能獨當一面,運氣好的話,之後可以開設屬於自己的製本裝幀工作坊。
因為上面那段話,日前被問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是十年?
如果問題是在其他領域呢?假設是音樂或廚藝呢?
一個人要練習多久才能夠成為演奏家或是音樂家?
一個人需要切多少菜、烹調多久才能成為主廚或是米其林三星的廚師?
會不會無論什麼領域,十年,都是很短的時間,應該是非常努力,運氣又很好才能在短時間內成就那些吧?
而如何才能讓這項歐洲工藝在一個沒有真正西式製本裝幀工作坊和歷史的國度裡落地生根,發展出屬於自己樣貌的工藝?
坦白說,常有路難行的感覺。除卻材料、工具和道具的極度不足外,台灣也是個不大重視藝術和看輕手工藝的國度,加上現代各國的社會也正處於追求速度、效率優先的IT世界裡,即便在歐洲,這項手工藝也逐漸式微。
雪上加霜似乎是滿合適的形容詞。
可是,
逐漸偶遇一些想法類似的人們。他們在自己深愛的藝術或是手工藝領域裡,十年二十年,不計時數默默努力,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往前走。
還有那些參與課程的同學們,願意花金錢與起碼兩個月的時間,每週每週風雨無阻的來,更熱情的分享各式展覽或網路相關資訊(這個網頁中的「各式訊息分享」裡,多數資訊都要歸功於不少同學)。每次八堂課的最後一堂,看見大家的創作作品時,也特別感動,因為那些過程中涓滴的努力、讓人亮眼的創作力,都綻放在作品裡,次次都讓我深以為傲。
也因此覺得,製本工藝在台灣還是很有希望,他日,一定會有不輸給歐美的優秀書籍藝術作品出現吧。
或許,一個屬於自己國度和下個世代紙本書籍藝術的未來,並非空想或幻覺吧。